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向使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ngshǐ

向使

拼音xiàng shǐ

注音ㄒㄧㄤˋ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向使 xiàngshǐ
    [suppose;supposing;if;in case;in the event that] 连词,假使
    向使无君。——清· 黄宗羲《原君》
    向使三国。——宋· 苏洵《六国论》

详细解释

  • 假使;假令。《史记·李斯列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 秦 无彊大之名也。”《后汉书·荀彧传》:“向使臣退军 官度 , 绍 必鼓行而前。” 唐 杜甫 《九成宫》诗:“向使国不亡,焉为巨 唐 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向使决意主勦,与之打仗,气盛则智勇自生,安知胜之不在我耶?”
    假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嚮使 秦 缓其刑罚,薄赋敛,省繇役……则世世必安矣。”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嚮使撰次不得其人,文字曖昧,虽有美实,其谁观之。” 清 顾炎武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诗:“卓哉鸞凤姿,漂漂高自引。嚮使属戎行,岂其逊 枝軫 。”

基本含义

  • 如果;假如

详细解释

  • 向使是一个表示条件的连词,用于假设情况下的陈述。它常用于句子的开头,表示假设的条件。向使可以用来引导一个虚拟条件从句,表达与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向使常用于文言文或正式场合的语言中,用于表达假设条件。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可以用作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说话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判断。

故事起源

  • 向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言文的使用。在古代的文章中,常常使用向使来引导一个假设条件,用以表达作者的推测或判断。

成语结构

  • 向使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向”和“使”。其中,“向”表示“如果”,“使”表示“让”或“引导”。

例句

  • 1. 向使你不努力学习,就无法取得好成绩。2. 向使天气好,我们就可以去郊游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向使”记忆为“如果使得”,通过将“向”记忆为“如果”,将“使”记忆为“使得”,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除了向使,还有一些类似的表示条件的连词,如假若、若是等,可以进行对比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向使我做完作业,妈妈就会给我买糖果。2. 初中生:向使我成为班长,我一定会尽力为同学们服务。3. 高中生:向使我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将来就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向使我能够获得这个奖学金,我将能够继续深造。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向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