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閲
拼音mào yuè
注音
繁体貌閲
基本解释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 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基本含义
- 只看外表,不看内在。
详细解释
- 貌閲是一个由“貌”和“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只看外表,不看内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于事物或人的评价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其内在本质的现象。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貌而忽视内在品质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思考核心问题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貌閲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则与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注重外貌,他只会通过外表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有一天,国王遇到了一个长相丑陋但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他不相信这个年轻人能有什么本事,于是对他进行了“貌閲”。然而,这个年轻人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智和智慧,让国王大吃一惊,从此改变了对人的评价方式。
成语结构
- 貌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貌”表示外表,而“閲”表示察看、观察。
例句
- 1. 我们不能只凭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能貌閲。2. 他虽然长得很帅,但是他的内在素质却很差,这是一个典型的貌閲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只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的外貌,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在。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外貌有关的成语,例如“貌合神离”、“貌美如花”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外貌与内在关系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只看到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不知道我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真是太貌閲了!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只看重长相,而不关心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貌閲现象。3. 高中生:社会上存在很多貌閲的现象,很多人只看重外表而忽视了内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