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揄狄在词典中的解释

揄狄

拼音yú dí

注音ㄧㄩˊ ㄉ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揄翟 ”。1.采画雉形为饰之服。古代王后从王祭先公之服。《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 郑玄 注:“狄当为翟,翟,雉名……王后之服,刻繒为之形,而采画之,缀於衣以为文章。褘衣画翬者,揄翟画摇者,闕翟刻而不画,此三省皆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褘衣,祭先公则服揄翟,祭羣小祀则服闕翟。”
    (2).采画雉形为饰之服。古代三夫人及上公妻之命服。《礼记·玉藻》:“王后褘衣,夫人揄狄。” 郑玄 注:“夫人,三夫人,亦侯伯之夫人也。” 陆德明 释文:“揄音摇,羊消反。《尔雅》云:‘…… 江 淮 而南,青质五色皆备成章曰鷂。’鷂音摇,谓刻画此雉形以为后、夫人服也。”《礼记·杂记上》:“夫人税衣揄狄,狄税素沙。”

基本含义

  • 指嘲笑、讥讽。

详细解释

  • 揄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揄”意为揶揄,嘲笑,而“狄”则指外族。揄狄的含义是指嘲笑或讥讽外族人。

使用场景

  • 揄狄常用于形容嘲笑或讥讽外族人的行为。它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外族人的轻视、嘲笑或讥讽,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种嘲笑或讽刺的态度。

故事起源

  • 揄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宋国公子弗忍嘲笑狄人的故事。公子弗忍在狄国的使者面前嘲笑狄人的饮食习惯,结果惹怒了狄国使者,导致了宋国与狄国之间的冲突。

成语结构

  • 揄狄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揄”为动词,意为揶揄、嘲笑;“狄”为名词,指外族人。

例句

  • 1. 他经常揄狄,让人很不喜欢。2.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国的文化,而不是揄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揄狄记忆为“嘲笑外族人”,其中“揄”读作“yu”,可以联想为“嘘”的发音,“狄”读作“di”,可以联想为“敌”的发音。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揄狄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揄狄是中国语言中的一个成语,学习揄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中对外族人的态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例句,了解揄狄的使用场景和语境,并通过练习造句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嘲笑那个新来的外国同学,真是揄狄。2. 初中生: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揶揄外国人的习俗,简直是揄狄。3. 高中生:他们用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论来嘲笑外族人,完全是在揄狄。4. 大学生: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不是揄狄他们。5. 成年人: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应该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而不是揄狄他们。

拆字解意

揄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