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生
拼音guān xué shēng
注音ㄍㄨㄢ ㄒㄩㄝˊ ㄕ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入官学肄业的学生。《晋书·慕容皝载记》:“赐其大臣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於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清会典事例·国子监》:“八旗 满州 、 蒙古 、 汉 军,及下五旗包衣文职五品、武职三品以上者,皆挑取官学生,入八旗官学。”
(2). 清 末 民国 初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即官费留学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先令各直省建设西学书院,选聘精通泰西之天文、地理、农政、船政、算化、格致、医学之类及各国舆图、语言文字、政事律例者数人为之教习,或即以出洋官学生之学成返国者当之。” 许地山 《铁鱼的鳃》:“ 黄 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国内没有铸炮的兵工厂,以致他一辈子坎坷不得意。”
基本含义
- 指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的官员或学生。
详细解释
- 官学生是由“官”和“学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官指官员,学生指学生。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的官员或学生。官学生通常只关注考试成绩和学术知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用场景
- 官学生一词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知识而不注重实践的人。在教育领域中,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关注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政治领域中,它可以用来指代那些只关注权力和地位,而忽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官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无能和缺乏经验。从此,人们就用官学生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人。
成语结构
- 官学生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只是个官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2. 这些官学生只会念书,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官学生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或学生只坐在书桌前学习,而没有实际行动的形象。同时,可以将官学生与只追求知识而不注重实践的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科举考试的历史和影响。此外,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教育和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书呆子”、“刻舟求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不想成为一个官学生,我想多参加实践活动。2. 初中生:他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但他只是个官学生,缺乏实际经验。3. 高中生:我不想只追求高分,我要努力培养实际能力,不做官学生。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注重理论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成为官学生。5. 成年人:我们不能只追求权力和地位,而忽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否则就会变成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