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足格
拼音bìng zú gé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又名重足、连横、并蒂。“并”即合并,“足”喻示所合并之字在下面部位。本格谜底为三字以上,猜的时候,须将末二字并作一字再与其余的字连读才能扣合谜面。例:
1、塞外丛林(打一词牌名)
谜底:“胡十八”。
谜底按格规定将末尾“十八”二字并作“木”二字并作“木”字,连成“胡木”与谜面相扣。(塞外扣“胡”,丛林扣“木”)
2、风雨莲塘(打一郑板桥词)
谜底:“荷叶乱翻秋水”。
按格将末尾二字“秋水”并作一字“湫”(意为水池),再与其他字连起来读,用“荷叶乱翻湫”扣合谜面。
基本含义
- 指言行举止合乎规矩、恰如其分。
详细解释
- 并足格是一个由“并”、“足”、“格”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得体,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在言谈举止中保持恰当的态度,不偏离常规,不做过分或不合适的事情。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的标准。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规范,态度恰当,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言行不当,违反常规。
故事起源
- 并足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故事中,韩非子对于一个言行举止恰如其分的人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以人举言。”意思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是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而不是通过言辞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
成语结构
- 并足格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并”、“足”、“格”。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一直都很并足格,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言行始终都是并足格的榜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并足格”与“言行举止得体”这个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将其拆分为“并足格”,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恰如其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其他成语,例如“得体”,“规范”,“品德高尚”等相关的成语,以扩展词汇量并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班长一直都是个并足格的学生,大家都很喜欢他。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并足格的人,要注意言行举止。3. 高中生:在面试中,一个人的并足格的表现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并足格的形象,为社会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