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理
拼音lòu lǐ
注音ㄌㄡˋ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分神整治。《淮南子·道应训》:“此言精神之越於外,智虑之荡於内,则不能漏理其形也。” 高诱 注:“漏,补空也。”
基本含义
- 指遗漏、忽视重要的事物或细节。
详细解释
- 漏理是由“漏”和“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漏”指遗漏、失误,“理”指道理、事理。漏理意味着忽视重要的事物或细节,没有把握住其中的道理。
使用场景
- 漏理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重要的细节或道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不注重细节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做事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故事起源
- 关于漏理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起源。这个成语的含义源于人们对于疏忽大意、忽视重要事物的普遍认识和体验。
成语结构
- 漏理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虽然很聪明,但在关键时刻总是容易漏理。2. 做事要认真细致,不要因为漏理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漏理”与“疏忽大意”、“忽视重要事物”等关键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将这个成语与自己曾经因为疏忽大意而犯错的经历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漏理”相关的成语,如“疏忽大意”、“忽视细节”等。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如提高注意力、细致观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漏理了一个题目,老师批评了我。2. 初中生:考试的时候我漏理了一个运算符,结果答案就错了。3. 高中生:我漏理了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结果写的论文没有足够的参考资料。4. 大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的时候,我漏理了一个关键的实验步骤,导致实验失败。5. 成年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不能因为漏理而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