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蜋之卫
拼音táng láng zhī wèi
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ㄓㄧ 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比喻微弱的兵备。《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幂,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无异螳蜋之卫。” 李善 注:“《庄子》:‘ 蘧伯玉 谓 颜闔 曰: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基本含义
- 指小虫子之间相互保护,形容力量微小但团结一致的情况。
详细解释
- 螳蜋是一种昆虫,又称螳螂,它们通常以其他昆虫为食,但在面对敌人时,它们会团结一致,形成群体来保护自己。螳蜋之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虽小,但只要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保护自己。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只要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困难。也可以用来形容弱小的团体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只要团结一心,也能取得胜利。
故事起源
- 螳蜋之卫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螳螂在一片草地上遇到了一只大青虫,大青虫想吃掉螳螂。螳螂很害怕,但它发现了周围有很多螳螂,它们一起围住了大青虫,最终成功保护了自己。从此以后,人们用“螳蜋之卫”来形容力量虽小,但只要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困难。
成语结构
- 螳蜋之卫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螳蜋”是主体,表示小虫子螳螂;“之”是连词,表示关系;“卫”是宾语,表示保护。
例句
- 1. 小学生们团结一致,就像螳蜋之卫一样,成功保护了自己的权益。2.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像螳蜋之卫一样,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下螳螂们团结一致,像一个军队一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螳蜋之卫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寓言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螳螂的知识,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众志成城”、“一心一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像螳蜋之卫一样,团结起来,共同保护环境。2. 初中生: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像螳蜋之卫一样,战胜困难,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需要像螳蜋之卫一样,团结一致,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