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佯
拼音yǐ yáng
注音ㄧˇ 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倚阳 ”。竹编的粗席,即筕篖。《方言》第五:“筕篖,自 关 而东, 周 洛 楚 魏 之间,谓之倚佯。” 郭璞 注:“似籧篨,直文而粗。”《广雅·释器》:“佯篖,倚阳,筕篖也。”
基本含义
- 倚仗、依靠他人的虚伪行为。
详细解释
- 指依赖别人的虚伪行为,以获取自己的利益或目的。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指责别人虚情假意,表面上依赖他人,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故事起源
- 此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则故事。据传,当时有个人因为杨震的威望和权势而一直依赖他,表面上对他非常尊敬,实际上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杨震看出了他的虚伪行为,于是用“倚佯”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倚”和“佯”。
例句
- 1. 他表面上对我很亲近,实际上却是在倚佯我。2. 这个人总是倚佯别人,从来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倚佯”拆分为“倚”和“佯”两个字来记忆。其中,“倚”的发音与“依”相似,表示依赖;而“佯”的发音与“样”相似,表示表面上的样子。因此,可以将“倚佯”理解为依赖别人的虚伪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行为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假仁假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倚佯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作业。2. 初中生:她表面上对我很好,实际上却是在倚佯我。3. 高中生:政客们经常倚佯选民,以获取选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