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埠
拼音kāi bù
注音ㄎㄞ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开辟为商埠。《上海滩》1990年第1期:“ 上海 开埠在1843年。”《新民晚报》1991.7.4:“晚 清 以来,随着 上海 开埠,茶馆业十分发达。”
基本含义
- 指开辟港口,发展贸易。
详细解释
- 开埠是指在海岸线或江河口等地方,开辟港口,建立贸易关系,促进经济发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开始有贸易活动,经济繁荣起来。
使用场景
- 开埠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地区或城市开始有繁荣的经济活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发展迅速,蓬勃发展。
故事起源
- 开埠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宋代,当时中国开始与外国进行贸易,通过开辟港口来促进海上贸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开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开”和“埠”。
例句
- 1. 这个城市开埠后,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 这家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开埠了,现在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城市在开辟港口后,经济繁荣起来,就像一个“开”字在“埠”字上面长出了许多繁花似锦的景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贸易和港口的历史,以了解更多关于开埠的背景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城市开埠后,变得很繁华。2. 初中生:这个公司在开埠后,业务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3. 高中生:这座城市开埠后,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4. 大学生: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开埠了,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