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渌渌
拼音gǔ lù lù
注音ㄍㄨˇ ㄌㄨˋ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骨碌碌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非常瘦小、脆弱。
详细解释
- 骨渌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指的是人或事物身体或状态瘦小、脆弱。骨渌渌一词形象地比喻了人或事物的虚弱程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体瘦小、体弱多病,或者形容事物脆弱易碎。可以用于描写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性质、特点。
故事起源
- 《汉书·李广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广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将军,他身材瘦小,但勇敢无畏,战功赫赫。有一次,李广的部下在战场上看到李广的身影,惊叹道:“将军骨头都渣渣的了!”意思是李广身体虽然瘦小,但却非常勇敢。后来,人们就用“骨渌渌”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瘦小、脆弱。
成语结构
- 骨渌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形象地比喻了人或事物的虚弱程度。
例句
- 1. 他生病后变得骨渌渌的,需要好好休养。2. 这个玻璃杯非常骨渌渌,小心轻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骨渌渌”想象成一个非常瘦小、脆弱的人或物体,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或事物瘦小、脆弱的成语,如“纸糊糊”、“纸醉金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生病后变得骨渌渌的,不能和我们一起玩了。2. 初中生:这个电脑太骨渌渌了,一不小心就会坏掉。3. 高中生:他练习了很久,身体变得骨渌渌的,但技术却非常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