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公典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diǎn

公典

拼音gōng diǎn

注音ㄍㄨㄙ ㄉ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国家典章;朝廷法典。 明 于慎行 《易谥疏》:“足以慰九原之忠魂,而彰往劝来,有以定万世之公典矣。”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荐贤为国,朝庭公典,岂是私恩,何报之有。”

基本含义

  • 指公开的规定或准则。

详细解释

  • 公典是一个由“公”和“典”组成的成语。其中,“公”表示公开、公正的意思,“典”表示规定、准则的意思。公典指的是公开的规定或准则,即普遍公认的行为准则或规则。

使用场景

  • 公典常用于描述社会公德、道德规范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准则。可以用来指导个人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批评、教育他人。

故事起源

  • 公典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在这本书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中就包括了公典这个词语。

成语结构

  • 公典的结构是“公+典”。

例句

  • 1. 遵守公典,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2. 这个行业有一套公典,必须遵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公典这个词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广场上,公开地宣布一些规定或准则,这就是公典。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公德、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公典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公典,不说脏话。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公典,不作弊。3. 高中生:公典要求我们要诚实守信,不传播谣言。4. 大学生:作为公民,我们要遵守法律的公典,不违法乱纪。

拆字解意

公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