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拼音nán jīng
注音ㄣㄢˊ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其他地方,也可用来形容某地的繁华或繁忙程度。
详细解释
- 成语“南京”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南京城。南京是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曾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因此,“南京”成语中的“南京”一词被赋予了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含义。此外,南京素以其繁华和繁忙而闻名,因此“南京”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地的繁荣或忙碌。
使用场景
- 常见用法有:1. 形容某个地方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其他地方,如:“这个城市真是个南京,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深厚。”2. 形容某个地方繁华或繁忙,如:“这个商业街真是个南京,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故事起源
- 南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南京城。南京作为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之一,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因此,人们将南京这个地方看作是重要性和影响力的象征,从而形成了成语“南京”。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例句
- 1. 这个城市真是个南京,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深厚。2. 这个商业街真是个南京,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南京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繁华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南京城的繁忙景象或者想象自己在南京这个城市的重要场合中,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南京的名胜古迹、历史事件等。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南京相关的成语,如“南柯一梦”、“金陵十二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南京是中国的一座古城,有很多历史文化,我想去南京旅游。2. 初中生:南京是中国的六朝古都之一,有很多古迹和名胜,我想去参观一下。3. 高中生: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我希望将来能够进入南京的大学学习。4. 大学生及以上:南京是中国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曾在南京留学并深深爱上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