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革胡在词典中的解释

革胡

拼音gé h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拼音:gé hú

    简介

    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外形和中胡、低胡都不同,它张有四条琴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杆插入琴筒一侧。琴筒木制,蒙以蟒皮、马皮或羊皮,蒙皮方法和定音鼓相同,可以调节张紧度。弦马为扁铲状。振动的蟒皮不直接承受弦的压力。弓子和大提琴弓相同,在弦外拉奏,便于运弓。由于有指板,按弦极为方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

    革胡的音响低沉明亮,圆润雄厚,音域宽广,由于弓在弦外,演奏技巧也极为丰富。它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并有所发展。在民族乐队中,它还能代替中胡和低胡,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等各种演奏形式。如今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

    出现背景

    西方影响

    在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愈来愈大,当时的音乐家参照西方的交响乐团,将其乐队编制模式搬到中国管弦乐队.若把中国管弦乐合奏的历史

    追溯至周朝,一直至隋唐的乐队根本没有拉弦乐器.(胡登跳 1994:253)但在西方交响乐团中弦乐却是不可缺少的,共分为五个声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二十世纪时中国音乐家把这概念套用在中国乐队,二,三十年代卫仲乐等人成立的上海大同乐会初尝试参考西洋管弦乐队时已采用新改革的椰壳大胡和幢琴作为中低声.(秦鹏章 1997:2)但中乐一直缺乏惯用及在功能和声角度这也可见于中国各地声乐中,除藏族的佛教音乐外,低音域的歌手其实也只是常人说话的音域,而不像西方声乐有男低音之类“不自然”的低音.可见传统中国音乐美学并不重视低音。

基本含义

  • 指改变自己的形象或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优秀。

详细解释

  • 革胡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胡是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服饰,代表了原始、野蛮的形象。而革则是指改变、变化。革胡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改变自己的形象或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优秀。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举止,变得更加谦和有礼、文明优秀。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积极进步。

故事起源

  •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胡蛮的人,他生性野蛮、粗鲁,不讲礼貌。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聪明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如果想要得到大家的尊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形象。听了老人的话,胡蛮决定改变自己,他剃掉了头上的胡子,换上了文明的服饰,从此变得谦和有礼、文明优秀。人们看到他的变化,纷纷称赞他“革胡”,意思就是他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成语结构

  • 革胡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革”是动词,表示改变;“胡”是名词,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服饰。

例句

  • 1. 他经过努力,成功地革掉了自己的胡。2. 他革胡之后,变得温文尔雅,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记忆技巧

  • 你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原本长着一蓬胡子,然后他用剃刀将胡子全部剃掉,变得干净利落、文明优秀,这样就成功地革掉了自己的胡,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成语,如“革故鼎新”、“改弦易辙”等,了解更多关于改变和进步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通过努力学习,变得成绩优秀,他真的革胡了。2. 初中生:我曾经是个不爱学习的人,但是为了进入理想的高中,我决定革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 高中生:在高中的三年里,我不断努力改变自己,革掉了以前的懒散和拖延习惯,变得更加自律和积极进取。

拆字解意

革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