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舌
拼音guā shé
注音ㄍㄨㄚ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佛教戒律谓比丘用杨枝洁口并刮除舌垢。《法苑珠林》卷一一八引《大比丘三千威仪》:“刮舌有五事:一不得过三反,二舌上血出当止,三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弃杨枝莫当人道,五当著屏处。”
基本含义
- 指揭露真相,揭发真相。
详细解释
- 刮舌的意思是用刮舌器清除舌苔,可以使口腔清新。在成语中,刮舌的意思是揭发真相,使事情变得清楚明白。
使用场景
- 刮舌常用于描述揭发事情真相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某个人或团体揭发某个秘密,或者通过调查揭发某个事件的真相。
故事起源
- 刮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6年的齐国。当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与国相晏婴发生了争执,晏婴为了揭发齐襄公的错误行为,将事实真相揭示给了齐襄公。晏婴的揭发行为被比喻为刮舌,意味着揭发真相。
成语结构
- 刮舌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刮”和“舌”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勇敢地刮舌,将那个贪官的丑行揭发了出来。2. 这个记者不怕困难,总是勇敢地刮舌,为民揭发黑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人在用刮舌器清除舌苔的形象,来联想刮舌的含义是揭发真相。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揭发真相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中揭发不公正行为的意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新闻报道、法律条文等来加深对揭发真相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发现了同学们作弊的事情,于是我勇敢地刮舌,告诉老师真相。2. 初中生:我看到了街上的一个小偷偷东西,我勇敢地刮舌,报警揭发了他。3. 高中生:我注意到了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我决定刮舌,向媒体揭发他们的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