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肆口在词典中的解释
kǒu

肆口

拼音sì kǒu

注音ㄙㄧˋ ㄎ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肆口 sìkǒu
    [talk irresponsibly] 毫无顾忌地开口伤人
    肆口大骂

详细解释

  • 犹随口。有时含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三八》:“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肆,放也。’”《魏书·李冲传》:“ 冲 时震怒,数数责 彪 前后愆悖,瞋目大呼,投折几案。尽收御史,皆泥首面缚,詈辱肆口。”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几不復存,於是儒生愈无所惮,肆口恣意,摹效语言,不特托为其位,而直以 孔子 自命。”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唯此等句以肆口而成为佳,若有意为之,则纤矣。”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一》:“固执文言的夫子们对于前者叩头百拜,对于后者则肆口漫骂。”

基本含义

  • 放肆、妄言、胡说八道

详细解释

  • 肆口指的是言语放肆、妄言胡说,不顾及他人感受和社会规范,说话没有节制,常常带有侮辱、挑衅、恶意等负面情绪。

使用场景

  • 肆口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辞粗野、无礼或冒犯他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批评或警告他人不要言辞过激、不要随意侮辱他人。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有一个名叫王守仁的学者。王守仁在一次宴会上,因为酒后失态、言辞过激,冒犯了一位高官。高官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便用“肆口”来形容他的言辞放肆、妄言胡说。从此,“肆口”成为了形容人言辞粗野、无礼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肆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肆”是动词,表示放肆、妄为;“口”是名词,表示言语。两个字合在一起,形容人言辞放肆、妄言胡说。

例句

  • 1. 他肆口乱言,引起了很多争议。2. 别再肆口攻击他了,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肆口”与不礼貌、放肆的言辞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口无遮拦,任意说出冒犯他人的话,就像是“肆口”一样。

延伸学习

  • 在学习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到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诗歌等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肆口地说了一些不礼貌的话,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他肆口挑衅,激怒了对方,最后导致了一场打斗。3. 高中生:他肆口诋毁了同学的努力,引起了大家的不满。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他肆口指责对方的观点,试图打击对方的信心。

拆字解意

肆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