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陛
拼音nà bì
注音ㄣㄚˋ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宋史·吕端传》:“又以 端 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此为木制者。
基本含义
- 指迎接、接纳高官入朝就职。
详细解释
- 纳陛,古代帝王即位时,迎接、接纳高官入朝就职的仪式。陛指宫殿前的台阶,纳指接纳、迎接。成语中的纳陛比喻迎接高官入朝或迎接重要人物。
使用场景
- 1. 形容迎接重要客人或宾客。2. 形容迎接新的工作或挑战。3. 形容欢迎新成员加入团队。
故事起源
- 古代帝王即位时,常常会举行纳陛仪式,迎接高官入朝就职。这个仪式是权力交接的象征,也代表着对新官员的信任和期望。因此,成语“纳陛”就形成了迎接高官入朝的意义。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们热情地纳陛了新任CEO。2. 学校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纳陛了新生。3. 公司领导亲自纳陛了新员工。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那必须”,表示必须迎接、接纳高官入朝就职的意思。你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宫殿前的台阶上,迎接重要人物的到来。
延伸学习
- 1. 学习更多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的成语,如“朝三暮四”、“倒行逆施”等。2.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帝王即位的仪式和礼仪。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纳陛了新来的同学,大家都欢迎他。2. 初中生:校长纳陛了新的班主任,希望他能带领我们好好学习。3. 高中生:公司纳陛了新的总经理,希望他能带领公司走向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