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对官
拼音cì duì guān
注音ㄘㄧˋ ㄉㄨㄟˋ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中世以后对待制官、巡对官之称。《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伸 起,上三留之,曰:‘异日不復得独对卿矣。’” 元 胡三省 注:“次对官独坐,宰相皆同入对。”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御史古称》:“ 唐 中世以后宰相对 延英 ,既退,待制官、巡对官皆得引对,谓之次对官,谓其次相之后而得对也。”
基本含义
- 指担任副职的官员,也用来形容地位低下、权力有限的官员。
详细解释
- 次对官是指在官职体系中担任副职的官员,相对于正职官员地位较低,权力也较为有限。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其他领域中地位低下、权力有限的人。
使用场景
- 次对官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官员职位的层级关系,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领域中地位低下、权力有限的人。例如,在公司中,副总经理可以被称作次对官。
故事起源
- 次对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职体系中,官员职位分为正职和副职。正职官员担任重要职务,有较大的权力,而副职官员地位较低,权力有限。次对官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副职官员的地位和权力相对较低。
成语结构
- 次对官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次”、“对”、“官”。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只是个次对官,没有决策权。2. 这个部门的领导是个次对官,需要向上级汇报才能做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次对官”这个成语与副职官员的地位和权力相对较低的特点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次对官被正职官员压在脚下,无法发挥自己的权力,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职体系相关的成语,例如“官官相护”、“官逼民反”等,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官制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爸爸是个次对官,每天要去上班。2. 初中生:这个学生会把老师当成次对官,对他很尊敬。3. 高中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次对官,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