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òng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拼音dú lè lè bù rú zhòng lè lè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详细解释



  •  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原文: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字义】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

    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 )”欣赏音乐 名词 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疾,《说文》:“病也。”蹙,《说文新附》:“迫也。”引申为聚也。赵注云:“疾首,头痛

    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頞,《说文》:“鼻茎也。”

    ⑾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⑿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⒀旄:旄,《说文》:“幢也。”通“毛”。古代用牦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为前军所持,故曰“前旄”。

    ⒁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全文解释】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宣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欣赏音乐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君王若能仁慈无私,所喜欢的音乐必然日渐和雅,如和风细雨润人心田。礼乐天然,出自心田,民之乐即王之乐,天下同此乐,王之有也即民之有,这就是真正天下大同、仁德治世的王道。倘若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共同分享内心的喜悦,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现在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以王道统一天下。”

    【出处】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启示】

    这则故事中,孟子主要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基本含义

  • 一个人独自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快乐

详细解释

  • 表示一个人独自享受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在强调团队合作、集体利益、共同进步的场合使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杨震传》。相传西汉末年,杨震任司隶校尉时,他的儿子杨修病重,但他却不离开岗位回家照顾儿子,而是继续工作。人们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他的称赞和敬意。

成语结构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例句

  • 1. 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我们要时刻记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2. 他选择放弃个人利益,为了团队的成功而努力,他真是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与一个人独自娱乐和与大家一起娱乐的场景进行对比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独自在家里看电视和一个人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的情景,来理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团队合作、集体利益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 初中生: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要互相帮助,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3. 高中生:在团队项目中,我们要密切合作,才能取得好的结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