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倮
拼音tú luǒ
注音ㄊㄨˊ ㄌ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光身,不穿衣服。《淮南子·齐俗训》:“虽之夷狄徒倮之国,结轨乎远方之外,而无所困矣。” 高诱 注:“徒倮,不衣。”
基本含义
- 赤身裸体,没有遮掩。
详细解释
- 指没有衣物或遮掩物,赤身裸体的状态。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没有遮掩地裸露身体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某人的行为或言辞没有保留,毫不掩饰。
故事起源
- 据《庄子·外物》记载,徒倮一词来源于古代劳作人民的生活场景。古代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时,常常因为炎热而脱去衣物,赤身裸体进行工作。这个成语在后来的使用中,逐渐扩展到形容人没有遮掩地裸露身体或毫不掩饰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徒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徒和倮分别表示“赤身裸体”和“没有遮掩”,通过组合形成了这个成语。
例句
- 1. 他因为赌博输光了钱,回到家里徒倮一身,一无所有。2. 这个艺术家敢于徒倮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毫不掩饰自己的创作风格。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徒倮理解为“兔裸”,将兔子的“兔”字与“裸”字联想在一起,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裸露、遮掩相关的成语,如“赤身裸体”、“裸露无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夏天到了,我可以在沙滩上徒倮地玩耍。2. 小学生:他因为赌博输掉了所有的钱,回到家里徒倮一身,非常可怜。3. 中学生:演员在舞台上徒倮地展示自己的才艺,毫不掩饰自己的表演风格。4. 高中生:这位演讲者徒倮地批评了政府的不公平政策,引起了公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