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咕咚
拼音yáo gū dōng
注音ㄧㄠˊ ㄧㄠˊ ㄧㄠˊ 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 北京 称为小鼓,盖即鼗也。 朱熹 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沉闷而低沉。
详细解释
- 摇咕咚是一个拟声词,用来形容声音沉闷、低沉,有时还带有一种响亮的回响感。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些重物摇晃或撞击引起的声音。
使用场景
- 摇咕咚常常用于描绘一些重物或大型物体摇晃、撞击的声音,如大钟摇晃发出的声音、沉重的物体撞击地面的声音等。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声音低沉、沉闷,带有回响的场景,比如雷声、爆炸声等。
故事起源
- 摇咕咚是一个拟声词,没有特定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摇咕咚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大钟摇咕咚地响起,整个城市都能听到。2. 炸弹爆炸后,只听到一声摇咕咚,整个地面都震动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摇咕咚”与声音的低沉、沉闷相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块沉重的物体摇晃或撞击地面时所发出的声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拟声词在汉语中的应用,以及其他与声音相关的成语,如“震耳欲聋”、“声名鹊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钟摇咕咚地响起,我吓得不敢出门。2. 初中生:炸弹爆炸后,只听到一声摇咕咚,整个地面都震动了。3. 高中生:雷声隆隆,摇咕咚的声音让人心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