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蹇之匪躬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ǎnzhīfěigōng

蹇之匪躬

拼音jiǎn zhī fěi gō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iǎn zhī fěi gōng ㄐㄧㄢˇ ㄓㄧ ㄈㄟˇ ㄍㄨㄙ

    蹇之匪躬 

    见“ 蹇蹇匪躬 ”。

基本含义

  • 指行动困难,不能尽力,不敢奔走。

详细解释

  • 形容行动受到限制,不能全力以赴。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全力以赴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应该担负责任而不敢行动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故事。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力主抵抗秦国,但是被楚王所不容,被贬到了边远地区。在贬谪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等著名的诗篇。而贾生是楚国的另一位大臣,他本应该帮助屈原,但是却因为怕遭到牵连而不敢行动。因此,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贾生在屈原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不敢奔走的情景。

成语结构

  • 主语为“蹇之”,谓语为“匪躬”。

例句

  • 1. 他明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却因为害怕而蹇之匪躬。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蹇之匪躬,应该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蹇之匪躬”与“行动受限,不能全力以赴”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出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相关的成语,如“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明天有个比赛,但是我脚受伤了,只能蹇之匪躬地参加。2. 初中生:我虽然害怕,但是我知道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克服困难,不能蹇之匪躬。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蹇之匪躬,要坚持努力,争取好的成绩。

拆字解意

蹇之匪躬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