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最深处的爱

最深处的爱

收录日期:2025-08-07 23:31:09  热度:9℃

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

她变得谁都不认识了,外孙、孙女,甚至自己的女儿和儿子。

有一天她失踪了,我们全家都急得不行,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在郊外看到她了。可她一个劲嘟囔为什么要带她回来,她要回她自己的家。

我们都十分痛心,原本那么疼爱我们的外婆不见了。

唯一庆幸的是她还记得外公,有时她睡在床上,双眼无神地看着天花板,嘴里就喊着外公的名字。可她却不认得外公的人,就算外公站在她身边,她还会用拐杖打外公。但我们知道外婆的心里还是有外公的,毕竟外公是她这辈子最爱的人。

后来,外婆的病情变得更不乐观了,需要住院。一开始,外婆死也不肯去医院,最后我们和她说外公在医院里等她,她这才妥协了。一路上她还不住地问我们,医院到了没,她要见外公。其实那时外公就坐在她的旁边。

到医院后,外婆渐渐喜欢上了吃橙子,并且只要外公喂她。我们还以为她认识外公了。谁知她说,“我就要他喂,他喂的样子像老头子。”

外婆得病后,嘴里总爱自说自话,讲一些她和外公以前的事情。说得累了,便无声地比划着不同的姿势;抬起,放下,直到没有力气再比划,她才在外公那怜爱的眼神中静静地睡去……

慢慢地,外婆有点认识外公了,她开始什么事都依赖外公,外公一会儿不在她就要喊他。她的脾气也好多了,当然只是对外公。外公说什么,外婆都能很认真地去听、去做,仿佛一个刚懂事的小孩。

外公八十大寿,全家人说要好好庆祝一下,所以把外婆暂时从医院接回。面对那么多“不认识”的人,外婆显得很害怕。她不停地拽着外公的衣服,让外公赶客人们走。外公对她说,那是他的朋友,让她不要害怕,果然外婆就不怕了,静静地坐着,吃着外公递来的橙子。

吃饭的时候,外婆不停地往自己的碗里夹菜,她面前的碟子已经堆得很高了,可还是不停地夹。然后,她把菜推到外公面前说:“老头子,我给你抢了好多,你赶紧吃,再不吃,别人就来抢了。”外公看看那个碟子,里面什么菜都有,杂乱无章,再看看外婆认真的脸庞,外公的眼里溢出了泪水。

最后,外婆还是离我们远去了。临别时,外婆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静静地望着坐在床边的外公,那眼中的不舍和温情让晚辈们都禁不住失声痛哭。病魔切断了外婆和世界所有的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人和事,唯一不能割断的是她和外公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那一刻,我明白了,即使命运将生活剥离,使我们的生命如干涸贫瘠沙漠里的一株仙人掌,那最爱的人,也会为自己绽放一千朵鲜花,灿烂到永远。

猜你喜欢

  • 鬼眼

    我有个朋友从小体弱多病,但是他这病和我们常见的感冒发烧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每次他生病去医院医生都束手无策,因为根据科学检测,他一切指标正常,根本没有生病的症状,治疗也就无从谈起了。但是他一直强调自己确实很不舒服。或许是因为穷乡僻壤,医疗技

  • 天与地

    很久以前,盘古开天辟地后,许许多多的生命就陆续出现,有天,有地,有无尽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天发出洁白的光,照亮了大地,地望着天,天望着地,在光的照耀下一切都如此清晰,天和地久久注视。随着时间的相伴,地爱上了纯洁的天,天也爱上了憨厚的地,时

  • 军训有感

    我们大家带着新奇与幻想走进了四十二中。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军训,我们都知道,军训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军训是一个严肃的字眼儿,使我们踏进中学必不可少的别有意义的课程。在这五天的军训里,我们学到了许多。要有铁一样的纪律,是我

  • 夜半惊魂

    年少时,村中有一貌美女子串门于我家。我和小伙伴也常在她家院外那片空地上玩耍。因其面如秋月,辫长及腰,且性格温顺,故而印象极深。忽一日,听闻其不堪忍受继父之辱,上吊而死,一村人皆为之叹惋。此后门前空地再无孩童嘻戏。适逢乡里准备竞赛,老师挑选几

  • 不能挖的墙角

    一男子偷偷恋上了邻家的一女子,却始终没有表白的勇气,到后来那女子有了男友,男子既难过,又愤愤不平。一天男子终于忍受不住自己喜欢的人送在别人的怀抱里,他愤愤的下了一个决定,决定要挖人家的墙角。临走前,他拿着一把木斧头去请教了一位老者。与老者诉

  • 长鞭夕照

    一抹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汉白玉大桥雕花的栏杆上,河岸婆娑的杨柳倒映在静静地流水中,路边三五成群散步休闲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近些天来,每当这个时候,桥南头那片开阔地上,便会传来清脆悦耳的炸鞭声,鞭声一阵高过一阵,在清水绿树间回荡,引来众多人的围观和

  • 如果要让我遭受这样的罪为什么还要让我来到

    刚落地时,家人知道是个女孩,就说要把婴儿送给别人,当婴儿被送入别人怀中时,却遭到在一次被嫌弃,最后还是回到母亲怀里,两个月时开始与死神战斗直到五个月大,长大了,母亲上班,小女孩跟在奶奶身后,当奶奶带着堂姐,堂哥买零食时,小女孩却站在门口守候

  • 大柳坑的故事

    间万物本应名副其实,但是许多事却往往实去而名存。我们村大柳坑的地名,就是一个例子。大柳坑位于我们村西一里多的地方,西临红土岗,东临流水沟,一年四季多涝而少旱。周围全是一马平川的庄稼地,几乎没有树木,更没有柳树。我常常奇怪,这个名字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