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等你回来

等你回来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8:37  热度:9℃

大路哥哥如果还活着,现在也只是40出头。他是我母亲娘家村子里的一个孩子。从小就没了母亲,父亲辛辛苦苦把他和两个姐姐拉扯大。大路哥哥和表哥是很要好伙伴,我常常在姥姥家看到他。他长得不太高,也不是很帅,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但他人好,性格温和,人也善良。

转眼间,大路哥哥也20出头了,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因为从小就没了母亲,家里没有女人的精打细算,过得很穷。附近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给他。大路哥哥,也像很多因为家里穷的人一样,到外面买了个媳妇。她的媳妇是四川的,很美的姑娘。(我就把她叫梅吧,因为我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梅和大路哥哥,相亲相爱,从来都没有红过脸。是所有外来的媳妇,都羡慕的恩爱夫妻。

就这样,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一次,梅的姐姐来看她。说母亲病重,要她回去看望。女儿太小,舍不得带走,怕水土不服,就留在家里。路过雄县的时候,姐姐让下了火车。在一家旅馆里住下。梅觉得不对劲,偷偷跟着姐姐,在昏暗的角落,姐姐和一个陌生人耳语。她把自己给卖了。梅拼命地跑,跑了整整一夜,跑到当地派出所,去报了案。等他们来到小旅馆时,姐姐已经逃跑了。幸亏带着身份证,派出所的警察和廊坊市局联系后,很快大路哥哥和当地警察就来接她了。经过这件事以后,娘家人再也没有来看望梅。没也不再思念自己的亲人。只有大路哥哥才是她的亲人。

因为家里拮据,大路哥哥出外打工,就在离家不远的黄村,做修路工。临走那天,梅送大路哥哥到了礼贤车站,不舍地拉着大路哥哥的手。上了车,车开走了,大路哥哥透过车窗,见到妻子,抱着还不会走的女儿,依旧站在那里,直到渐渐在眼前消失。大路哥哥眼眶有些湿了,他也同样的不舍。

大路哥哥,每到发工资那天回家,把工资交到爱妻的手里。短暂的温存,使他们十分珍惜。就在大路哥哥25岁那年,他出了车祸。被一辆大卡车蹍碎,连肇事车辆都没找到。梅捧着大路哥哥的骨灰,好像魂都随着大路哥哥去了。她坚持把大路哥哥埋进祖坟(我们那里的风俗,凶死的人,是不能进祖坟的),她的坚持,感动了所有的人,就这样,大路哥哥,被埋在自己母亲的身边,他终于可以伴着母亲了。

梅发现自己胃口不好,就去了医院,她怀孕了,这是个遗腹子,我们把他叫墓生。几个月后,他生了个大胖小子。长得很像大路哥哥。梅宠爱自己的儿子,超过了他们的女儿,并不是她偏心,而是要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对大路哥哥的思念。就这样,儿子也会走路了。村里人,见她们孤儿寡母的,还有个老公公,日子难过,就介绍了一个北边的男人(不是内蒙的,就是承德的),很忠厚,不善言谈的大个子。梅和他结婚了。但她还是忘不了大路哥哥,虽然他们一起生活,只有四年时间。她总是看他不顺眼,对他大呼小叫。他从不吭声,带孩子也好,就像亲生的父亲。孩子们也接受了他。整天围着他转,男人把家里大事小情管都包揽,还把地里的庄稼弄得很好。他对大路哥哥的父亲,也视为自己的父亲。可梅依旧不被感动。

梅走了,要到深圳去打工。她的男人去送她到了礼贤车站。上车后的梅,同样看到那个她不喜欢的男人,抱着她的儿子,领着她的女儿。梅落泪了,但没有心软。“你放心走吧,我会等你回来!”这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梅一直没有忘怀。

梅在深圳的工厂里,拼命地做工,不让自己有空闲想家,想孩子。她把自己辛辛苦苦挣得工资寄到家里。每年过年也回来,但还是毫无留恋的走了。大路哥哥的父亲,也住到女儿家里养老了。年复一年,转眼就过了10年。大路哥哥的影子也在记忆里变得模糊。梅觉得很孤独。一天夜里,梦中醒来,她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辞去工作,打了长途:“我要回家了……”

那时,还不是家家有电话。大队的喇叭喊着梅的男人,梅的男人扔下锄头,跑到队部,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泪流满面。

梅刚刚走出西客站的出站台,就听到了孩子们喊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了,15岁,都快和自己一样高了。儿子也11岁了,长得真像他故去的父亲。那个让她一直无法接受的高大身影虽然依旧高大,脸上却有了刻痕。她有些心疼,泪顺着双颊不争气得流了下来。她的男人也哭了,任由泪水模糊了眼睛。孩子们却欢呼雀跃,她们的妈妈回来了,再也不走了。

在大路哥哥的坟前,梅忏悔着,燃尽最后一堆纸钱,向过去告别。

老房子不见了,高大宽敞的红砖瓦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她不解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你寄来的钱,我都留着盖了房子。这是属于你的房子。我就等着你回来的这天,如果,你还不接受我,我就离开。”

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进他的怀里,痛哭失声。她要用自己的后半生来报答他的恩情,也给自己一个机会,爱上这个真正的男人。

猜你喜欢

  •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就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但是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在康德的时代,这样的探求

  • 八旬老人,带领“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目睹着“旅行者1号”渐行渐远的身影,有一个人的感情最为复杂,他就是“旅行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爱德华·斯通(下文称斯通)。斯通参加“旅行者”项目已41年,同事们都认为,“斯通已经和‘旅行者’紧紧绑在一起了!”因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改学天体物理19

  • 叛逃朝鲜的美国大兵

    在日本卖饼干,因独特经历家喻户晓对于生活自由、富足的欧美人来说,“移民”朝鲜实在是一个略显疯狂的决定,但的确有人做出了从美国叛逃朝鲜的选择。人在喝醉的时候,总会做出各种蠢事或不理智选择,但在所有酒后的疯狂行为中,这一个恐怕是后果最严重的:1

  • “一事无成”的巨人

    1519年,当时达·芬奇客居法国,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眼看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很多理想都不能实现,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一生不过是一次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凡·高,其作品《向日葵》自问世以来始终是

  • 不会背书的曾国藩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洋务之父、湘军之父的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但是他很刻苦。有一天晚上,家中溜进来一个贼。那贼本打算在曾国藩睡觉后行窃。但是曾国藩在背诵一篇文章,背诵了很久都没背熟。贼见曾国藩还在那里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背诵,夜深了

  • 出走与回家

    1969年9月,我初到美国读书。在旧金山机场看到通往全球的航班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斯德哥尔摩……那是个惊吓的启蒙经验。世界如在眼前,地理课本上的地名,原来是真的可以去的城市!1970年圣诞假期,我从读书的爱荷华,

  • 那个爱读书的魔鬼

    从书中的旁注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只是捧着书拿着铅笔的读书人。美国国会图书馆珍本书库藏书80万册,包括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的个人图书馆,以及当代“作家”,比如,安迪·沃霍尔和麦当娜作品的首版本。它还是阿道尔夫·希特勒

  • 见了昆虫就忘情的人

    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