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画家卖画——投资者应懂得惜售

画家卖画——投资者应懂得惜售

收录日期:2025-08-08 02:38:23  热度:10℃

画家卖画——投资者应懂得惜售

故事精粹

一位学有所成的画家在朋友的帮助下,靠着东拼西凑的钱在画廊里租了一个地方举办个人画展。

第三天,一位颇具学者风度的中年人来看画展。这个人似乎是个行家,用了半天时间才看完了画家的60多幅画。然后,他找到画家问:“你的这些画出售吗?”

画家没想到自己的习作才摆出来几天就会有人看中,并且想买下,他一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那人又说了一遍,他才点头说卖。

来人称自己姓张,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自己不买画,但可以给画家找到买主,他的条件是自己要收取10%中介费。画家心想,只要能卖个大价钱,10%算得了什么。张编辑走了,画家也冷静下来,觉得他说的也不过是闲话。

结果,就在画展的最后一天,张编辑真的带了一个买主过来。来人左看右选,最后挑中了其中的12幅,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150美元一张的价格成交。

画家乐滋滋地数了180美元给张编辑,还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他为张编辑给自己带来的意外收获所陶醉,等回到家还在为自己的第一次画展的成功而沾沾自喜。

两个月后的一天,他无意间打开一张报纸,看到了一则报道,不由得大跌眼镜。报道上说他自己的作品在巴黎的一个画展上展出,这个画展的主题叫“抄袭的杰作”。

原来,画家的作品是模仿的乔治?修拉的杰作。在巴黎的画展上,画家的作品被卖到每幅一万美金以上。因为那年正是修拉大师逝世一百周年。这个不自信的画家更不知道,张编辑因为一双慧眼,已经从港商那里得到了高于他全部画价的报酬。

智慧点拨

画家的失败之处在于对形势估计不够,不懂得自己手中王牌的真正价值,以很低的价格卖出还沾沾自喜,结果使得张编辑成了最后的赢家,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投资者们,一定要懂得惜售,懂得看到自己手中股票的长远价值。

投资者买入项目后,要懂得惜售,不要轻易卖出,那样很有可能会损失很多机会和财富。巴菲特说过:“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这话是告诉投资者,对待投资要有耐心,不要刚买入就急着卖出。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巴菲特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巴菲特告诉人们要看到未来,要在投资后仔细分析市场的走势,不要轻易做决定,不要轻易买入,但一旦买入就不要轻易抛出,免得以后看到行情上涨而后悔。

当股价下跌时,真正的考验来临了。人们突然间变成了短期投资者,虽然他们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要做长期投资者。但他们被情绪控制,并且忘记了当初买股票的理由——在好公司里拥有股份,他们陷入恐慌,因为股价很低。他们不是等待股价回升,而是以低价抛出股票。毫无疑问,这时的股价最低。

这些投资者不懂得惜售,他们只看到了赔钱,实际上,他们急着将股票卖出去,更赔钱,所以市场中才有那么多的失败者。

猜你喜欢

  • 科比之道

    我第一次听说“气”这个词是在高中。课上学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我得知“气”的概念在中国哲学家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气”的解读不断变化。长大后,我把李小龙当成我的偶像。我喜欢他的哲学思想,很钦佩他对细节的关注度、

  • 我心中的少林

    我从小跟着家人在一块儿生活,父母、爷爷、奶奶都信佛。逢年过节,都要烧香磕头,家里还有佛教的书籍和佛像。接触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当时的皖北农村,说书的很多,说书人经常会说到出家人的生活,我就想,长大了能不能我也去出家当和尚,像说书人说的那样

  •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就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但是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在康德的时代,这样的探求

  • 八旬老人,带领“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目睹着“旅行者1号”渐行渐远的身影,有一个人的感情最为复杂,他就是“旅行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爱德华·斯通(下文称斯通)。斯通参加“旅行者”项目已41年,同事们都认为,“斯通已经和‘旅行者’紧紧绑在一起了!”因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改学天体物理19

  • 叛逃朝鲜的美国大兵

    在日本卖饼干,因独特经历家喻户晓对于生活自由、富足的欧美人来说,“移民”朝鲜实在是一个略显疯狂的决定,但的确有人做出了从美国叛逃朝鲜的选择。人在喝醉的时候,总会做出各种蠢事或不理智选择,但在所有酒后的疯狂行为中,这一个恐怕是后果最严重的:1

  • “一事无成”的巨人

    1519年,当时达·芬奇客居法国,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眼看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很多理想都不能实现,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一生不过是一次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凡·高,其作品《向日葵》自问世以来始终是

  • 不会背书的曾国藩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洋务之父、湘军之父的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但是他很刻苦。有一天晚上,家中溜进来一个贼。那贼本打算在曾国藩睡觉后行窃。但是曾国藩在背诵一篇文章,背诵了很久都没背熟。贼见曾国藩还在那里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背诵,夜深了

  • 出走与回家

    1969年9月,我初到美国读书。在旧金山机场看到通往全球的航班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斯德哥尔摩……那是个惊吓的启蒙经验。世界如在眼前,地理课本上的地名,原来是真的可以去的城市!1970年圣诞假期,我从读书的爱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