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收录日期:2025-08-07 20:25:25  热度:11℃

小编为大家带来: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位小姑娘永远不会忘记。

我家在农村,兄妹五人,父亲在外工作,工资微薄,母亲勤劳贤惠善良。那时的农村是大集体时代,靠工分分粮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一到寒暑假我们都会帮家里干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母亲是位养蚕能手,养蚕能增加家里的额外收入。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帮家里独立做事。12岁那年的暑假,家里养的蚕出茧了,必须及时拿到30里外的集镇去卖,过了最佳卖期,蚕茧就会坏掉。那天家里事情很多,母亲脱不开身,我只好自告奋勇担当重任。那天早上,天刚麻麻亮母亲就把我叫起床,早饭后我背上20多斤蚕茧,带上母亲为我准备的干粮,往30里外的金华区蚕茧收购站赶。

那天,太阳好像和我开玩笑,她也早早地出来赶路。弄得我没走多远,就满头大汗。背篓里小小的蚕茧越来越沉,脚下的山路好像越来越长,手里的毛巾拧出大把大把的汗水,双肩早已火辣辣地痛。两个多小时过了,集镇的身影仍如“遥远的桥”。火辣辣的太阳,像灌了铅的腿让我在树荫下多次小歇。但我不能歇息太久,我必须在中午收购人员下班之前赶到,卖掉蚕茧,立即回家。不然等到他们下午上班,卖掉蚕茧天黑之前我就到不了家。

紧走慢赶了十多里山路,终于看见了一栋栋农家小院。路边一户农家小院边的一株大梨树吸引了我,树荫下一片阴凉,我轻轻的放下背篓,擦着头上的汗水,嘴里喘着粗气,一边细细的打量这处农家小院,这是一处一正两环典型的农家小院,座西向东,院落外就是我经过的小路。一位小姑娘正在堂屋门前的小桌旁看书,厨房可能在南边,因为门外有一口水缸,院落干净而整洁。一看见水缸,我一下更加口干舌燥。

而那位小姑娘正专心孜孜地看书,好像没有看见我,我也不忍心打扰她。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背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转身间,她看见了梨树下纳凉的我,冲我莞尔一笑。我借机说:小妹妹能要口水喝吗?小姑娘看了看我满头大汗,站起身来往厨房走,我赶紧说凉水就行。小姑娘赶紧进屋拿出一个开水壶和两个白瓷盅,白瓷盅上写着毛主席万岁和石油工人几个红色的字。

小姑娘往瓷盅里放了几勺“盐”,我赶紧说不要放“盐”,小姑娘又莞尔一笑没有出声,随即往瓷盅里到开水,然后用勺子在瓷盅里不断地搅动,随后将瓷盅递给我说:“妈妈说走热了不能喝凉水,不然会拉肚子的”。我接过水盅,小小地呡了一口,啊,不是咸的,原来小姑娘放的是白糖。我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一口气将盅里的水喝完,将瓷盅递给她,连声说:“谢谢”。小姑娘看我喝水的怂样问还要吗?

我赶忙说:“不要了,不要了”。这时我才仔细打量这位小姑娘。小姑娘梳着一对长长的辨子,明亮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个子比我矮一些,年龄可能也就十一二岁,身上的小白花裙挺好看。目送她拿着水壶进屋,然后继续回到桌子旁看书。我不忍心再打扰她,于是背起背篓悄悄地走了,来不及问问她叫什么名字,来不及问问她父亲母亲兄弟姊妹。此时觉得背上的东西轻了,腿有力了,脚下的路短了。

我终于在收购人员下班前赶到了站里,卖掉了蚕茧,完成了我平生第一次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回家的路是如此的短,再次经过那处农家小院时,院内空空,再不见那位小姑娘,我三步一回头,多么希望看见那姑娘再在院里读书,哪怕她专心孜孜不再看我一眼。渐渐远了,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红星照我去战斗》,顺着山路飞快往家赶。太阳也眷顾着我,悄悄的躲进云层,路旁的树从我身边一闪而过,风儿轻轻地在我耳边歌唱,小溪仿佛在说再见。我终于比太阳早一步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满头的大汗,红肿的双肩,摸着我的头说:“儿子累不累”?我说:不累不累一点也不累。

第二年暑假,母亲养的蚕成熟了,蚕茧出来了,我争着要去,母亲不让我去。我说,儿子长大了应该为母亲分忧了。母亲还是让我去了。这一年我的双肩不再像去年那样稚嫩,三十多里山路也不在话下,觉得肩上同样重量的蚕茧轻了许多,脚步也快了许多。当经过那处农家小院时,院边高大的梨树依在,树枝上挂满了快成熟梨果,压弯了树枝。门前的小桌依在,小桌上方的墙上贴着“五好学生”的奖状,奖状旁边挂着红花。只是不见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也听不闻她的笑声。我若有所失静静地离开,三步一回头,希望再见到那位可爱的小姑娘,哪怕是远远一瞥。再回首,依然失望。而归程依旧。

而后母亲总是不愿耽误我的学习不让我再去卖蚕茧而无缘再见那位姑娘。考高中时我特意填报了陈子昂的故里金华中学,上学的路可以经过那处农家小院,也许能够再见到那位可爱的小姑娘。上学那天,我背着行囊早早地从家里出发,放弃了和同伴同行的机会,踏着那条熟悉的小路,轻快地前往学校。经过那处农家小院时,梨树依旧却不见当年那位小姑娘。梨树上挂着一副千秋,千秋还在风中微微动荡,也许那位姑娘刚刚离开,也许那位姑娘也正去上学的路上。此后虽无数次打此经过却再也无缘见到那位姑娘。

春天满树的梨花开了,原野的油菜花黄了,我想那花里一定有那位姑娘的笑声,她一定就是花之仙子,花之精灵;秋天到了,梨树枝头挂满了金黄的果实,看一看满眼希望,尝一口甜透心房。如此春花秋月,寒来暑往,当年的小姑娘一定也亭亭玉立,花是她的品质,果是她的善良。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也许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正用她善良的品质培养千千万万她那样的小姑娘;也许她是一位医生,正用她那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挽救无数个绝望的生命;也许她是一位画家,正用她那生花妙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她的画作里或许就有我当年的身影。

尽管那一面之后再也无缘见到那位小姑娘,但她善良的品质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影响着我的心灵,荡涤着我的灵魂,使我始终有一颗善良之心,包容之心,乐于助人之心。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那位小姑娘那样善良的品质的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文化才得以传承。不论你在哪里,你都会以你的善良品质影响你身边的人,感染你周围的人。

我心灵深处那位可爱的小姑娘,你还好吗?

学门教育网带来: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猜你喜欢

  • 千金市骨的故事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

  • 不因人热的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

  • 兔死狗烹的故事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

  • 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

  • 分庭抗礼的故事

    分庭抗礼”这则成语的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

  • 分崩离析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 赴汤蹈火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

  • 蓝田生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