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91亿港币一堂课

91亿港币一堂课

收录日期:2025-08-07 20:01:45  热度:11℃

看起来,这完全不是同等级的较量——一方是造价不菲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以及香港环保署,一方是家住香港东涌的66岁老人朱绮华。但这座堪称巨无霸的大桥,其建设步伐竟硬生生地被这位普通老人通过法律途径叫停了,计划2016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整体工程或许无法如期完工。

如果单算经济账,也许你会觉得这位使大桥缓建的老人真是小题大做,但朱绮华老人的代理律师黄鹤鸣说得好:理解港珠澳大桥对经济发展和区域融合的重要性,“但政府不应因为经济利益和加速区域融合,而放弃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比如通过环境评估保护生态和公众利益”。这其实是发展理念的问题: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发展,能不能牺牲民众的一些基本权益?比如生态环境。

京沪高铁计划6月底开通,将拆除豪华座椅并减速降价。一位交通专家对此的解读是:安全可靠、经济性与平民化,是中国高铁的新定位。应该说,高铁减速降价,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它的意义不在于让高铁变得平民化,而是隐含了一种发展理念的质变——发展不是为了政绩,也不是为了追求速度与人攀比。如果它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甚至以牺牲普通百姓的一些权益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就必然是空心化的。

以这样的新发展理念来检验各个领域,你会发现,我们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说与飞速增长的高速公路相伴的高收费,就牺牲了民众的部分通行权,大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再比如屡屡上演的强拆事件,地方政府用得最娴熟的口号就是“为了发展,你必须做出牺牲”。

为了发展就要牺牲一部分民众的权益,似乎已经成了某些官员理直气壮的“发展理念”。但香港老人叫停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以及高铁的回归平民化,却是帮助我们走出发展误区的清醒剂——如果今天可以因发展的名义牺牲一部分人的权益,那么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会被以发展的名义伤害。建立在最大限度保护民众权益基础之上的发展,才是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 没有低到尘埃的种子不开花

    2010年我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出了新书,之后被拉去全国签售一圈。那种累不是体力的累,是心累,感觉像被人牵着当戏看。心像个想飞的热气球,吊篮里却挂了太多沙袋,怎么都飞不起来,觉得胀得快要破掉了,一看,还在原地。那年年底,回到老家,宅着。天天

  • 锐速进,速退

    几十年前,有一名高中生被分配到了一家啤酒厂工作。迎接他的是,不是把他安排到工厂行政部门,而是让他到洗刷车间当一线工人。这让他心中很不服气。大家或许不知,几十年前的高中文凭比现在博士学位还吃香。抱着大材小用的怨气,他在工作中做事自然很马虎。每

  • 一个拥抱等了14年

    河南平顶山老人刘嘉永远清楚地记得,在自己86岁时,意外地收到一笔汇款的情景。那时候,刘嘉的小儿子早已去世,大儿子又突然被诊断出肝癌。老人的生活原本就很拮据,这下的打击又实在太大,家里的顶梁柱不复以往,家人难有余力来照顾一个行动多有不便的老人

  • 我终于懂得了婚姻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

  • 没有爱情也可以

    鲁迅先生曾冷静发问:娜拉出走后怎样?他的提问有现实意义,“五四”前后,很多女性忽而觉醒,离异、逃婚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离开家,就能走向光明吗?似乎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数年之后,呼兰小城里一个名叫张荣华的姑娘,像

  • 王瑶先生的四次教诲

    相比学术语言的严谨、简约,王瑶先生私下的谈话是最具特色的,采取的是“王瑶式”的表达方式,充满幽默和机智,常出人意料,又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先生给我留下了九句印象深刻的话,首先是对我的四次教诲。1978年,我入学不久,他跟我说:“钱理群,我知

  • 记张自忠将军

    我与张自忠将军仅有一面之雅,但印象甚深,较之许多常常谋面的人更难令我忘怀。读《传记文学》秦绍文先生的大文,勾起我的回忆,谨为文补充以志景仰。一九四零年一月我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访问了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其中之一便是张自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事实上,我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父亲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甚至有时候我问起他的时候也只是笑一下就岔开了话题,所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仅仅限于母亲和姑婆的一些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