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装睡的人叫不醒

装睡的人叫不醒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8:51  热度:9℃

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叫不醒?漫画家蔡志忠的回答是:装睡的人叫不醒。装睡是可怕的,可怕就可怕在一个“装”字:明明认得清形势,知道自己的使命,但就是装睡不行动,神仙拿他也没办法。

前进的路上,我们难免有犯昏的时候,在困境中自然可以歇歇脚,加加油,但蓄满了能量我们必须继续前行。可偏偏有些人躺下就再也不起来,虽然他们明白只要一直向前走,总会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贪恋歇脚时的安逸,再也不愿意在奋斗之路上行色匆匆。他们有双脚,有体力,怎样向过路的人解释自己的行为呢?索性闭上眼睛——装睡。任凭时代的号角如何嘹亮,任凭队友如何激励,也任凭对手的战鼓如何高亢,他就在那儿“睡”着——不是他不想去奋斗,不是他不能去奋斗,而是他“睡”着了。

可别把装睡的人混同于大智若愚。大智若愚者的“愚”是假,“大智”才是真,他们装愚的目的在于无声地超越对手,最后在众人的诧异中一举石破天惊。而装睡的人目的在于“逃”,逃避残酷的现实,逃避奋斗的使命,逃避社会的责任。他们不仅“睡”,而且“梦”,妄想天上掉下馅饼,并且正好掉到他的枕边,于是他们“睡”得心安理得。

世间看淡名利的人是可敬的,但装睡的人是不在其中的。他们可能也会美其名曰“清高”“非不能也,不屑为也”,如果这样,那就和那只吃不着葡萄而说葡萄酸的狐狸没有什么两样了。

装睡的人最怕醒来,当他们为自己编织的梦境不能再维系时,他们不得不睁开眼睛。此时他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想睡去,因为现实世界已和睡前大不相同,更无法和梦中的情形相比,他无法适应;因为以前的同路人在自己睡着的时候赶了一大段路,他无法追及;因为以前自己对同伴的激励充耳不闻,执意装下去,现在难道真要在装睡中等死吗?一连串的问题让睡眼惺忪者无法面对,于是只得仰天长叹:当初真不该装睡啊!

装睡无疑是可悲的。奋斗从来就是件累人的事,我们可以休息,可以充电,只不过蓄足了力量再继续就是,千万别装睡。你能装睡,可现实不会装睡,哪天你装不下去了,醒来不仅物去人非,而且人梦两空。如此赤条条的人生,估计谁都不会想要吧。

猜你喜欢

  • 生死连环方

    南乐镇里有个老中医,名叫方一拐,人却称他方三怪。首先是他长得怪:一条腿是断的,两只眼是瞎的,还瘦得皮包骨头;其次是他看病怪,每月只在农历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开门接诊,其他时间拄着拐棍登上镇里最高的山峰白云山顶盘腿坐着,而只要一坐下,不管刮风下雨

  • 屠夫捕头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

  • 木马择匠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的南端有一座时思寺名扬中外,到过这里的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因为它是历经元、明、清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的古老建筑,说起它的建造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大漈有个叫做梅元屃的孩子,当他六岁的时候父亲

  • 寡妇桥传奇

    和尚与寡妇的故事,在过去,知道的人不少,各地似乎还有各地的版本,可到了太行山下的大王镇,人们都会指天发誓地说,这事绝对是真的,因为人虽去,可那桥还在呀……一场病民国初年,在太行山下的大王镇,曾有个叫李定远的财主,五十多岁,做着方圆百里最大的

  • “名落孙山”的故事

    南宋年间,江南小镇上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个叫孙山,一个叫张伍。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孙山就下河游泳,不料想腿肚子抽筋,眼看就要沉底了,幸亏张伍一个猛子扑上去把孙山救了上来。这是救命之恩啊,孙山对张伍感激不尽。后来他们在同一个私塾上学,两人的关系

  • 名医也有难为时

    问松堂是一家祖传的诊所,开到金子久一代,在杭嘉湖一带已是家喻户晓,每天来就医的病家都会在门前大排长龙。这一天早晨,问松堂外面一阵喧哗,只见两个大汉用门板,抬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来看病。他们一看排队候诊的人不少,便将门板放在后面排队。那病

  • 玉鸡蛋

    清朝时候,扬州有个富商夫人,姓刘,人们都叫她“刘寡妇”。她虽被称作寡妇,丈夫却并未亡故,原来这个“寡”的意思,不是寡妇的寡,而是指刻薄寡毒、寡廉鲜耻的寡。她生性贪婪又工于心计,常常替丈夫出谋划策,欺行霸市、重利盘剥,积聚了千万家产,所以,老

  • 讲究的代价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一位汉子名叫周茂槐。这天,他正与老婆许桂花一道,清扫自家的庭院,忽然,从院门外走进一个人来。那人是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他走进周家的庭院后,并没有进屋,而是径直走到了东侧的围墙边。周家的庭院,开了两个院门:一个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