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打死我也决不说谎

打死我也决不说谎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0:12  热度:11℃

每年5月2日,美国的孩子们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纪念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诚实节。这个节日来自一个悲惨而真实的故事。

许多年以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蒙特罗市,有一个名叫埃默纽?旦南的男孩子。他五岁的时候,父母双亡,生活无依无靠,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有个名叫顿诺的酒店老板,到了不惑之年也没有孩子,便对旦南说:“你到我的店里来吧,我收养你。等你长大些,也能帮我干活。”顿诺老板在当地的口碑很不好,许多人说,他这样做只是企图讨个慈善的好名声。

走投无路的旦南,非常高兴地认诺顿夫妇为养父母。他年龄虽小,但忧患和磨难使他变得格外懂事。每当他看到酒店有什么力所能及的活,总是抢着干。他对养父母也很尊敬、孝顺,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算和顺。

转眼之间,就过去了三年,旦南长到了八岁。他更加懂事,辛勤劳动,待人诚恳,彬彬有礼,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

旦南渐渐发现,养父母总是挖空心思地算计怎样坑骗顾客,往酒里兑水,多收顾客的钱,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他有时劝养父母,不要赚昧心钱。

养父母非但不听,有时候还顺手给他两巴掌,骂他吃里扒外。久而久之,旦南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越看越不顺眼,加在他身上的拳脚也越来越多。

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旦南躺下睡得正香,忽然,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随后就是一片寂静,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旦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连忙起床,蹑手蹑脚地走到养父母的房间,顺着门缝向里看去,把他吓得手脚冰凉。只见那个小来店里喝酒的顾客倒在地上,胸口上插着的尖刀还在轻轻地颤动。被杀的顾客是个比较有钱的商人,经常到店里来喝酒。养母站在旁边,搓着两手,不停地嘟嚷着:“你杀了他,这怎么好?他死了,死了……”

旦南看到这图财害命的可怕一幕,情不自禁地喊到:“天啊,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养父听到后大惊失色,立即推开门,抓住旦南的头发,把他拖了进来。随后,一反常态,装出无奈而悲哀的样子说:“孩子,你都看见了,这个商人喝醉了酒,竟然行凶,爸爸在自卫中失手杀了他,对吧?这把刀也是他带来的,对吧?明天警察来了,你就这样说。”

旦南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那里,眼睛一直没离开商人的尸体。过了好一会儿,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头埋在养父的膝盖上,哭着说:“爸爸,你说得不对。我知道,是你杀了人。爸爸,我求你,快去警察局自首吧!那样,我们一家人才能都活下去……”

养父气得脸色发青,抬起一脚把旦南踢倒在地,厉声喊道:“你这个小杂种,想把爸爸送上法庭吗?快说,是那商人要行凶……必须这样说,你要向我发誓!”

旦南捂着胸口,抬起头,说:“不!我不能说谎,是你杀了人,你应该去自首……”

“啪!”的一声,旦南又挨了一记耳光。

养母也扑上来帮凶,拳打脚踢,随后又拿出一根绳子,把旦南结结实实地捆起来。

接着,他们一起动手,把旦南吊到了楼板上。养父取来一根鞭子,“啪”的一声抽在旦南身上,说:“好啊,你不说谎!那你就去死吧!死吧!”

旦南的头上,豆粒大的汗珠不断渗出来,但仍然很倔强地说:“打死我也决不说谎!”

鞭子雨点般落在旦南身上,养母又取来一根棍子,没头没脑地乱打一顿,边打边问:“快说,这商人是怎么死的?说对了就放你下来。”

旦南睁开黯然无光的眼睛,有气无力地说:“是……你……”

鞭子、棍子再一次雨点般打下来,旦南浑身抽搐着,突然拼命似地喊到:“不,我不说谎!打死我也决不说谎!”此后,头就猛然垂到了胸前,一动不动了。

养父母面面相觑,知道又闯下了杀人大祸。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养父母的罪行终于暴露了,尽管他们在法庭上百般狡辩,但还是不得不供出事情的经过与真相。他们终因谋杀罪而被逮捕,并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事后,威斯康星州政府为纪念这个诚实而勇敢的孩子,决定将他不幸去世的5月2日定为诚实节,并为他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那块纪念碑上镌刻着这样的话:

“怀念为真理而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

直到现在,每到5月2日,纪念碑前总堆满了表示哀悼的鲜花。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都会由衷地向这无畏的诚实者表示敬意。

【大道理】:

有的人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一些人,有的人在一些时候能欺骗所有的人,但没有人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诚实的人,永远会赢得所有人的敬重。

猜你喜欢

  • 少自负的富兰克林

    哈佛作为全世界众多学子向往的一流学府,能在那里学习的学子必定是凤毛麟角,因此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学生,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没有全面的认识。自鸣得意的时候总有教授善意地提醒他别做早年的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年轻时很自负,直到一个朋友的真诚劝告才让他翻然

  • 朝三暮四的贾金斯

    这个故事在哈佛心理学系几乎人所共知:好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想要帮那个人一把。那人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部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找来锯子,但是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于是他又去

  • 大师的底线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秘笈。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像

  • 美丽的蜕变

    哈佛曾经有一个心理学教授见过这样一个姑娘。她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但长得很美,而她的美却被邋遢的外表掩盖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教授跟她聊天,她似听非听。教授沉默了一会,突然问她:“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

  • 如此“自知”的老师

    一次,在哈佛某教授的课堂上,在读到人必须有自知之明时,他讲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老师,常常教导他的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个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是呀,

  • 以貌取人的哈佛校长

    哈佛大学政府与企业关系学教授罗杰·波特一次在课上这么说道:“大家都知晓斯坦福大学,现在它以它独特的方式成为世界一流学府,几乎与我们哈佛齐名。但是大家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今天的斯坦福人要感谢我们的一位校长。”故事是这么展开的:很久以前,哈佛

  • 谦虚的将军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能够在功成名就之时仍然保持谦逊的本质。哈佛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学的杜维明教授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时常会教导他的学子们要做个谦虚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高度,如果你不把自己放低,你就不可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真实

  • 不自知的秃鹰

    著名文学家爱默生在哈佛大学求学时曾看过一则给他启迪颇多的故事: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于是十分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