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理念的碰撞

理念的碰撞

收录日期:2025-08-08 00:28:08  热度:11℃

老卢夫妇一大早遛狗来到街心花园,老卢牵着两条狗在前面走,他老伴提个塑料袋在后面跟着,眼睛死盯着两只狗的尾巴,只要看到哪只狗有动静,她就急促上前连擦带捡,生怕路人挤白眼歪嘴巴。这是这对恩爱老夫妻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既方便了狗,又锻炼了人,熟人见了他们都说,二老看上去真年轻,比旁边的狗狗还精神。每到此时,二老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道谢,托它们的福,每天当陪练,精神会好些。

这些日子,二老有点烦心,每次遛狗到了街心花园都不由自主抬眼望天,当然,天上的白云如故并不新鲜,二老的观望位置是那高楼飘出的小凉台。

这小凉台里住的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刚刚才结婚的宝贝闺女。这时的小两口恩爱无比,正陶醉在婚后的喜气之中,并不知道楼下有两个老人正在为他们烦心呢。

果不其然,等到女儿回国的那一天,老卢夫妻不仅在机场接到了女儿,也一同接到了他们的女婿,一个名字叫June的香蕉男孩。

“怎么在美国呆了六七年。就这么一点行李?”妈妈小声问女儿。

“妈咪,我们除了日常穿的,其它全卖了,还有一些拿不了的就顺手捐了。”

我的姑奶奶,这丫头说话真大气,她在美国每一次的消费,他爸的手机上就嘟一声,虽然老头不动声色的看一下,可当妈的清楚,每嘟一声,等于老头子在国内消费八倍的额度,就算这几年随着人民币的渐渐升值,即使现在也要等值于六倍啊。这几年累计下来不知嘟了几百上千声,闺女在美国买了那么多鬼东西,可当父母的连见都没见一面就泡汤了?老妈这会儿真是体会到了眼前喝洋墨水的闺女的风度了,这可真是”留“学生的谱啊。

更让老卢夫妻憋屈的事还在后面,小夫妻的婚事办完后,两人有了自己的天地,一天老卢夫妻登门拜访,二人起身迎接,很是客套。事后,女儿郑重和父母说:“以后来家里,可以,但要事先约好,不然显得很难堪,我们很不习惯。”

“这到自己女儿家,还要事先约?你们在美国也是如此?”老卢疑惑地问。

“对啊,不然怎么会有约会一词?”女儿合理的继续解释。“我们在美国,无论是去他父母家,还是他们父母来我们这里,都是要事先约时间的,从来没有walkin的,老爸。”

“真是这样?这里可是中国。”显然妈妈不高兴了。

“妈咪,我知道这是中国,这是我成长的城市,但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谁的好才是关键,这与哪个地方无关。”女儿显得耐心十足。

“这是哪和哪?难道你们两口子之间也有了新道道?”老爸更疑惑了。

“我和June有个结婚协议,定的很详细,总的原则是AA制。包括金钱支配,财产继承,时间分享,生活格调,我们之间都互相尊重,彼此谅解,也希望你们给予支持。”

“这真是花钱买罪受,早知送她去美国是这个结果,不如放在身边还省心。”从女儿家出来,老卢一脸的不乐意,冲着老伴直嚷嚷。

“得啦,现在你后悔了,这送孩子去,还不是你的主意?看着身旁的一个个孩子出国深造,你当初不也觉得孩子不去,自己没面子?”老伴的回答也很委屈。

自那以后,按照女儿AA制的计划,每一个星期天他们来家一天,但不住,中间如果要来会事先约,老卢夫妇如果要去也需要事先约,但一个星期不能超过一次。老卢听完女儿的计划,一声没吭,笑嘻嘻点点头表示接受。表面上很大度,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只有自己清楚,事后每次和老伴说到这个计划,都生气地说这是属蛇的女儿自己的单方行为,是蛇口中的AA制。

老卢清楚,如果作为老爸也用AA制和女儿认真,女儿也许就达不到她理性的AA制了,可自己又不能太认真,他太爱她的女儿了,尽管女儿口中的AA制占理不沾情。

场景回到了前面的时刻,老两口遛狗即使遛到了女儿家门下,但因为没有事先约好,也只有望楼兴叹了。可怜的老卢后来只要提到AA制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把这些全怪在西方观念上了,连老伴也发现自那以后,老卢真的再也没吃过西式的自助餐了。

老卢夫妇遛着狗依依不舍地在女儿家的楼下又转了一个圈,这两只和女儿留学年龄相同的狗狗是老卢买给老伴的礼物。这些年,这两个宝贝伴随着他们度过了思念女儿的日日夜夜,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安慰。如今女儿终于回来了,可是她变得更像是老两口收到的另一种礼物,感觉女儿成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礼物,一个少了点亲情却又多了些礼貌的“礼物。”

猜你喜欢

  • 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

    忙完《让子弹飞》后,姜文几乎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露面,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个儿子。原来,姜文是带着孩子“移民”了,为期一年。是欧美还是新澳?姜文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都不是,是新疆。天要下雨爹要教子姜文的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对两个孩子,

  • 创作再苦,也是种享受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杰出代表,徐悲鸿、吴作人是他的老师。他从教60年,培养了包括陈丹青等人在内的众多美术精英。他是为数不多的不卖画的大家,“我没卖画,我愿‘喝粥’,喝粥长寿。”遇到流失在外的文物,他会用自己的作品去换。他在北京西山戒台寺

  • 林纾: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

  • 孙中山坚决不让胞兄任广东都督

    据史料记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广东都督一职由谁担任一事久决不下,广东地方人士与社会团体于是致电南京临时大总统府,提议选举孙中山长兄孙眉为广东都督,这使本来就很棘手的广东都督举荐风潮平添了一个插曲。孙中山胞兄孙眉(1854~1915),与

  • 出卖自己的人

    当火箭队老板莱斯利·亚历山大和姚明签约后,还沉浸在喜悦中时,他就被泼了一头冷水:他的邮箱里收到一封告密姚明的信件。告密人在信中说,他是姚明的一位铁杆球迷,对姚明很熟悉,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姚明的身体状况和打球的临场发挥状态。信内大篇幅分析了姚明

  •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1949年是沈从文的一个重要关口:他转入了在历史博物馆三十年的日子,一生由此断然分成鲜明的两段: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事隔多年,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在北京崇文门寓所平静地回忆道:1949年二三月,沈从文不开心,闹情绪,原因主要是郭沫若在香港发

  • 医圣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

  • 鲁迅和梁实秋

    鲁迅和梁实秋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名人。只是,这两个人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鲁迅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他敏锐的目光时刻在关注着社会和人性最疼痛最真实的地方,这是人们喜爱、佩服鲁迅的所在。梁实秋是当时流行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