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把塑料瓶做成潮品

把塑料瓶做成潮品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5:59  热度:9℃

在大多数人眼里,塑料瓶是可以随手丢弃的废品,但有人变废为宝,让塑料瓶成为可再生资源,并做成了畅销的潮品。

在阿里巴巴公司长达5年的产品运营工作中,黄宁宁迎来了公司的上市,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代,在公司的同事们沉浸在互联网购物的节日狂欢中时,黄宁宁却在集体的喧嚣之下感到了迷茫。

凌晨两点,电脑屏幕正在逐渐变暗,这意味着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闭上眼睛,表格上的曲线依旧跳动在眼前,久久难以散去,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黄宁宁再次问自己:这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吗?重复的工作、枯燥的数据,让她迷失了自我。

2016年,黄宁宁从阿里巴巴辞职,到美国加州的一個小镇居住了半年。小镇的生活是悠闲的,人们并没有太多的物欲。黄宁宁仿佛看到了奶奶辈的那个年代,因为物质不丰富,每一件物品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功效:夏日里甘甜可口的西瓜,瓜瓤用来解暑,瓜皮用来做菜,瓜子成为餐后的零食;一根随手捡到的木棍,可以成为晾衣架,成为自制帐篷的支架,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生活在这里变得简单,心灵也变得纯净。

“我曾以为是小镇生活的慢节奏吸引了我,后来才意识到是他们物尽其用、了无负担的生活方式打动了我。”黄宁宁说。当她遇到了“好瓶”这个项目,即感受到了心灵的呼应。“好瓶”想要用产品的方式和市场的力量,去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而不是说教式去宣传环保公益理念,让黄宁宁觉得这个项目很酷。

下定决心后,黄宁宁结束了旅行,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她花了半年的时间组建团队,打通供应链。回收的大量废弃塑料瓶经过分拣切片、清洗消毒等工序,被做成再生颗粒、纤维,再被纺成纱线、布料。

实际上,塑料瓶再生面料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了,在欧美国家畅销的再生环保产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所以,面对废弃塑料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设备,而是人们对于“变废为宝”更深的理解和更大胆的想象力。

“好瓶”要成为一个可持续潮牌,它的产品不仅要环保,而且要潮要好看,能够吸引更多人主动来了解使用这样的环保再生产品。

“把环保做得好玩、好看,这是我们的基础方针。”黄宁宁明确了方向,只有丰富生产线,一方面持续让面料变得舒适好穿,提升面料开发能力,融入更高级的编织技术,让面料变得更加透气,一方面提升产品的设计感,才能让环保更易为中国消费者接受。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好瓶”的环保创意,黄宁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好瓶”在兰州马拉松现场做了两个活动,一个是穿塑料瓶衣服快闪,一个是塑料瓶回收送布袋,收获了积极的反响。

“好瓶”以“一家用塑料瓶造环保T恤”的店铺身份登陆造物节,展示塑料瓶做衣服的“黑科技”,又作为代表淘宝的4家品牌之一参展了戛纳国际创意节。

“好瓶”和壹基金合作,参与打造了一场最接近零废弃的音乐节——亚洲音乐盛典,观众捡12只塑料瓶就能现场换一件T恤,攒够100只塑料瓶还能换音乐会门票。“好瓶”联合可口可乐和壹基金,用塑料瓶制成的帐篷面料做成潮包,再把包包卖掉买帐篷捐给灾区。

“好瓶”还和中国美院合作开设了“可持续服装设计”课程,合力进行了一场城市可持续设计,希望能跟那些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产生联结。

把环保做得好玩,黄宁宁带着这样一群“浪而不费”的人,愿意用微薄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猜你喜欢

  • 如此“自知”的老师

    一次,在哈佛某教授的课堂上,在读到人必须有自知之明时,他讲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老师,常常教导他的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个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是呀,

  • 以貌取人的哈佛校长

    哈佛大学政府与企业关系学教授罗杰·波特一次在课上这么说道:“大家都知晓斯坦福大学,现在它以它独特的方式成为世界一流学府,几乎与我们哈佛齐名。但是大家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今天的斯坦福人要感谢我们的一位校长。”故事是这么展开的:很久以前,哈佛

  • 谦虚的将军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能够在功成名就之时仍然保持谦逊的本质。哈佛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学的杜维明教授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时常会教导他的学子们要做个谦虚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高度,如果你不把自己放低,你就不可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真实

  • 不自知的秃鹰

    著名文学家爱默生在哈佛大学求学时曾看过一则给他启迪颇多的故事: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于是十分喜欢我,

  • 最好的镜子是你自己

    爱因斯坦小时候和很多小孩子一样,是一个十分调皮贪玩的孩子,经常和一些坏孩子混在一起。他的父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他想找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变得好学起来。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

  • 桥上的智者

    我女朋友(后来成为我小女儿的母亲)曾经很憎恨她的邻居。他们是一对老夫妻,对什么事情都有很多抱怨。而她则对他们抱怨多多。如果她和邻居同时出现在毗邻的花园,他们绝不会有任何愉快的交流。因为我是刚接触到这种环境,同时也没有任何特别的“另有所图”,

  • 蓝色灯光下的美丽人生

    日本水户市铁路局,一名年近六旬的铁路守道工扎尔枝子像往常一样巡夜,这是他坚守了近四十年的职责,他的父亲当年将这个职责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中,一本正经地告诫他:这个职责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希望你能够有始有终。扎尔枝子秉承父亲的遗愿,几十年如一日地

  • 在春天,送鹰离开

    大学舍友敏的家在吉林的一个小山村,他父亲是那一带有名的鹰把势。在一个雪夜,敏第一次向我讲述他父亲驯鹰的故事。敏说,一个鹰把势要把一只野性十足的鹰训练成捕猎能手,需要付出很多,尤其在“熬鹰”的过程中,是与鹰PK耐力与毅力,那是一场无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