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亦劻简介 亦劻是怎么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亦劻简介 亦劻是怎么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5:30  热度:13℃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王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能封王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弟,生来天王贵胄。

一般的王爵其实也不是最尊贵的,爵位中最牛的当属铁帽子王。清朝王爵承袭,几乎都是降爵袭封。比如说父亲是亲王,儿子继承爵位的时候就比亲王低。为何说铁帽子王最尊贵,是因为铁帽子王的亲王爵位是世袭罔替的。

清朝一共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大家熟悉的十三阿哥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便是铁帽子王之一。而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一般来说能进封铁帽子王的,多数都是功勋卓著,为国家和君主立有大功之人。而奕劻却不同,他能被授以铁帽子王的爵位,是因为他巴结对了人。

亦劻在皇室中并不出色,作为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去被过继给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咸丰元年的时候,庆王府还被内务府收回给了奕?。

如果了解亦劻这个人,你会发现他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说是碌碌无为。以上的命运,对他而言才是正常的。但是他偏偏逆流而上,还封了铁帽子王,完全是因为他讨好慈禧太后得来的。

他虽然无才但是却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常常为慈禧代笔,给慈禧的弟弟桂祥写信。因为这事儿亦劻巴结上了慈禧,而慈禧特对他宠信。从同治帝到光绪帝时期,亦劻始终无条件的支持慈禧太后。

光绪十年慈禧以甲午战争失利为借口,罢黜了一恭亲王奕?为首的一干军机大臣,权利再次得到巩固。而亦劻也因为慈禧的得利,封为郡王,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大寿,亦劻进封庆亲王。这个时候的他虽然为亲王,但还是普通的亲王。一直到戊戌政变发生的时候,亦劻帮助慈禧太后夺回大权,镇压维新党人,立下大功,慈禧因此封他为铁帽子王,王位世袭罔替。

亦劻依靠慈禧权利越大,可他不仅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还大肆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过一次大寿,收的真金白银就有五十万之多,礼物总价值更是高达两百万。

当时也不是没有大臣弹劾他,御史曾多次上奏,可惜因为亦劻有慈禧太后撑腰,对亦劻根本没有什么损失。

慈禧太后去世之后,亦劻又与转头支持隆裕太后。可惜的是清朝走向末路,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他这个铁帽子王传都没有传下去,王位就成了笑话。

民国六年,亦劻死于天津租界,享年七十九岁。他去世之后,溥仪为其上谥号。下令内务府从谬、丑、幽、厉中选择。

这四个字都不是什么好谥号,都是贬义词,如果亦劻真得此谥号,那肯定是要受后人耻笑的。好在当时溥仪的父亲载沣觉得不妥,坚决反对才没有如此。

那么溥仪为何要给一个铁帽子王上这样一个爵位呢?虽然亦劻本身不是什么好鸟,但是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当初闹革命的时候,亦劻坚决支持和平退位。

溥仪当时年纪尚幼不能决定,但是看他后来几次三番想要复辟,可以看出他还是想当皇帝的。所以亦劻肯定因此惹怒溥仪,让溥仪记恨他日久!

猜你喜欢

  • 胆量是怎样炼成的

    十二岁那年,我到镇上上学,也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的胆量就是从这里开始有了一次飞跃。当时,城乡道路村村通工程还没有开始,学校离我家大概有三公里远,还是走着去上学,大路好走,可太远要四十多分钟,走小路大概要二十多分钟,途中还要经过一条小沟。沟里

  • 爱让她坚持

    “木子,你怎么啦?”露露看着正在发呆的木子问道“哦,没事,该去上课了是吧?那赶紧走吧。”木子赶紧整理上课要用的书本和露露走出了宿舍。“是不是又在惦记你妈啦?”“哦,是有点,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这段时间太忙,没顾得上回去看她。”木子从刚生下来

  • 卑微的蜗牛也能爬上金字塔

    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父亲在地质大队工作,常年穿行于新疆伊犁的大小山沟,探宝勘矿,顾不上管他。他自小就不怕吃苦,上中学后,每个假期都在工地打零工。没有过多的话,默默做事,即使被黑心的包工头用花言巧语欺骗,他也不抱怨。高中时,他自编自导自

  • 走进皇家学院的订书工

    小男孩天资聪慧,是老师们眼中的“神童”。他9岁那年。父亲去世。随着家庭经济的日渐窘困,初中还没有读完,他就不得不告别校园。进入当地一间私人书店当学徒,老板交给他的任务是,每天必须卖掉500份报纸。那一年,他才13岁。一天卖500份报纸。的确

  • 从家庭主妇到“印度国宝”

    现年78岁的印度阿婆钱德罗·托马尔家住印度北方邦一个名为朱赫里的小村庄,她有3个女儿、3个儿子,还有几个孙儿,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平时,作为母亲和祖母的托马尔负责料理家务。10年前,托马尔的孙女南德娜怀着成为职业射击运动员的梦想,在距离

  • 从洗碗工到世界小姐

    1989年7月,于文霞出生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在姐妹俩五六岁时,父亲带领全家搬到镇上,靠做小生意勉强糊口。贫困的生活并没抑制小文霞快乐成长。爱唱又爱跳的她,小学还没毕业,个子就蹿到了1.70米。邻

  • 比黄金更贵的,是智慧

    她是一位90后女孩,父亲的早逝,让她没有条件做骄奢的小公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就背起行囊,到城里打工。那时她不满18岁,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一家路边小吃摊做服务员。摊点不远处,是一家艺术学校,每天清晨,都有背着画板的学生,踩

  • 机遇藏在转弯处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是一个无业游民,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每天到处游荡,每天为生计劳碌奔波,他为此懊丧过、苦恼过,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房,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搬一次家。一天,他再次搬家,不小心得一只祖传的古懂瓷器碰到地上,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