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

收录日期:2025-08-08 02:04:38  热度:8℃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趁机派出使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平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赵王说:“我们的军队在长平一带吃了败仗,我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有什么意见?”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虞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然后针对赵王的意见,问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部兵马呢?”赵王说:“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意思是说,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说:“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礼品到楚国、魏国去。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我们的使者。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秦王就会心生顾虑,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军队也吃了败仗。
后来,人们就用“不遗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猜你喜欢

  • 一树一树梨花开

    多年以前,在那个春风拂拂的季节里,在一树一树梨花开得正灿烂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触摸着了死亡。那年我们17岁,梨花一样的年龄,梨花一样的烂漫着。被死亡召去的,是一个和我们一起吃着饭读着书上着课的女孩儿,女孩儿姓宋,犹如宋词里那个弹箜篌的女子,文

  • 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

    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悬在头顶的几条灯管,像没有吸饱水的水泥地,发出滋滋”的声响。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刚往前走了两步,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惊了一下,猛地

  • 流水无情草自春

    那年她是班里最无人注意的一个,样貌平庸,衣着朴素,成绩亦不突出,任教两年的老师提起她竟完全没有印象。早恋更是没有她的份,没有男孩会留意她那中规中矩的短发和毫无特色的校服。生活,对她这样的女孩来说,永远是一成不变乏味的灰色。直到那一天,一个阳

  • 巨人的诞生

    有一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小个子学生。说得准确些,他该算侏儒。因为他的身高实在比甬道两边的冬青丛高不了多少。站在学生堆里,他就像一株被阳光、和风以及雨露忘掉的小树,在生长上,他落了单,显得孱弱、落寞而又格格不入。他高一,我并不教他。只在急急奔

  • 天空飘来淡淡的云

    天空中飘着淡淡的云,在辛欣瞌睡的眼中若隐若现。正是午休时间,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她哈欠连天,伏在桌子上。教室里没有别人,十分安静,只隐隐约约地有些喧闹隔着窗从操场传来。辛欣的睡眠渐入佳境,却突然被一个猛烈的关门声吓醒。进来的是陈哲,&mda

  • 因多情而完满的青春

    朔风凛冽。朋友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个劲儿嚷嚷:你骑快点,骑快点!她都转弯了!”我一面呼啦呼啦地蹬着踏板,一面怨声载道地说:你自己怎么不上来骑?我的两只手都快成和路雪的冰棍了!”当我穿过街道,转入小巷时,朋友差不多要尖叫

  • 一抹老去的纯真

    ·1·唐卡是我一个朋友的师妹,在山东读书的南方女孩。她能够千里迢迢地通过朋友辗转得到我的联系方式,并为了工作投奔北京的我,足可以看出唐卡在人际关系上的强大力量。我记得她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声音甜美到好似跟我同胞所生

  • 无心的伤害

    那时候,我上初中二年级,正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懂的年龄。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外向活泼的我有着绝对的威信和好人缘。元旦快到的时候,我们几个班干部为了策划元旦晚会兴奋地讨论了两节自习课,定下了一整套的方案,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经费不足。于是我们决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