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宋初三先生”之孙复简介 孙复人物结局

“宋初三先生”之孙复简介 孙复人物结局

收录日期:2025-08-08 01:48:51  热度:10℃

孙复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与石介一同开创泰山学派,号为泰山先生。孙复开堂讲学,门生无数,许多才华卓绝之辈都出自其门下,在宋初文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孙复和胡瑗、石介二人,被后世尊称为宋初三先生。

人物档案

姓名:孙复

别称:泰山先生

字:明复

号:富春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晋州平阳

出生时间:992年

去世时间:1057

主要成就:教育、经学

主要作品:《易说》、《春秋尊王发微》

孙复生于公元992年,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孙复幼时生活十分贫苦。在贫寒的家境中,孙复坚持学习,勤奋刻苦,饱读六经,贯穿义理。

年轻的孙复,当时也许想的是科举入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不过可惜的是,他曾经四次参加开封府的科举考试,却次次不中,科场失利,无法进入仕途。

在科举道路上坎坷挣扎的孙复,最后选择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退居泰山,专心授徒,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天圣五年,三十六岁的孙复上拜帖拜谒当时守丧居南京应天府的范仲淹。孙复得到范仲淹赏识,不仅给予他经济资助,同时还为他谋了学职。

虽然科举失利,但是孙复后来却也结束了一大批名士,诸如范仲淹、石介等人。孙复后来就在这二人的举荐下,于庆历一年,以布衣超拜,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

他与石介一同在国子监任职,在太学讲学,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复古劝学主张。两人开堂授课,使得太学的生徒激增,由原本的几十人瞬间到上千人。孙复和石介不仅开创了太学的兴旺,同时也为古文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孙复在太学创下文名,因为其本人确实出色,后来还被宋仁宗开中。宋仁宗在巡视太学的时候,专门下令赐孙复绯衣银鱼。并且宋仁宗最开始还有意让孙复为侍讲,就是给皇帝读书讲学。不过后来因为反对,最后没有成行。

徐州人孔直温,因引诱军士谋将捕,搜其家时得到孙复的诗词,孙复因而受到牵连,并遭到贬官处理,遣为应天府判官事。

此事影响极大,虽然后来有人为孙复求情,使得孙复得以继续留在国子监,但是仍然对孙复留下了一些影响。

嘉祜二年,孙复在殿中丞一职任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猜你喜欢

  • 寡妇沟传奇

    一炎夏已过,节届金秋。当最后一抹晚霞在西天消失之后,卧在崇山峻岭中的寡妇沟便逐渐融入了苍茫的暮色之中。一群老表和老表嫂,踏着碎石嶙峋的山道陆续进沟来了。他们刚从地里收工,一男一女地走在一块儿,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悄悄细语,亲密无间,让人一瞧

  • 杂技班里的枪声

    1945年2月,辽东地区的日本势力仍很顽固,他们在很多通道设有关卡,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就会统统杀掉。一时间,地下组织和中央失去了联系,中央的救援十分被动。这天晚上,大连一个广场上响起了一阵枪声。原来日军正在追捕一名黑衣人。当时广场上有当地小

  • 武则天始创女鞠队

    武则天篡唐室,自称天子,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大周。武氏在位十五年,是非功过自有史书记载和后人论说,此处不表。话说武氏以一个窃国者的身份,成为一国之主,不免心存芥蒂。在政治、人事、典章制度上大作手脚,以稳固自己的帝位。以至于为所欲为,变着花样

  • 从仆人到将军的传奇故事

    说我爷爷,可能知道的人不是特别多;说起王家烈,想必就无人不知了。王家烈,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军长、贵州省政府主席等职,权倾贵州、是名噪一时的“贵州王”。长征史上着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和红军打仗的就是他,我爷爷当时是王家烈的部下,也参加了四

  • 难倒村官

    有一次,隋朝大将杨素想了几道难题,考一位年轻人。杨素先是问:“如果你掉进了一丈深的坑,你用什么办法出来?”年轻人沉思后问:“有梯子可以用吗?”杨素说:“要是有梯子,还考你干吗?”年轻人无奈,问:“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杨素问:“这关白天黑夜什

  • 改变命运的一只蚊子

    隋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英雄好汉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杨浦领导的起义军势力最为强大。这杨浦来历不凡,出生时产房里紫光冲天,显露异象。杨浦长到十岁时就方面大耳、聪慧异常,有个异人曾断言他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器,杨浦后来果然能文善武,做

  •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

  • 梁子上那位望夫女

    那梁子上有一高点,这里人迹罕至,冷风清清,偶而闻鸟儿在这地方鸣叫,台石上长满了苔藓,石缝里有长了千年的虬枝老树,缺养份永远长不大的小树。站到这里可以看到远方,那起伏的群山,奔腾的河水,绿茵茵的田地,一座座高高的民居楼房,还有新修的一条条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