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水底山的传说

水底山的传说

收录日期:2025-08-08 11:56:03  热度:9℃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水底山的传说

梁山北运河东北角,有两座很有名气的山——大安山和小安山。这两座山大不相同——小安山雄伟壮丽,远远望去,孤山入云;大安山呢?小得可怜——在八百里水泊的遗址——东平湖内,古运河底,是座水底山呢。因此,梁山一带长期流传着这么-个顺口溜:"大安山不大,小安山不小,水底山传奇,英雄鲜血浇。"这是咋回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也不知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了,现在的梁山地域是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波涛拍打着百十个相距不等大大拘孤岛——一个个小山头(如若你不相信,可看看梁山区域内所有的山头,一个个都残留着清晰可见的水纹)。相传那时并没有现在的大安山、小安山。这三座山又是咋来的?

神话中有后羿射日的记载,梁山却流传着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现在的大安山、小安山,相传是杨担的两座山。他担山追太阳,追啊追啊,赶啊赶啊,日日追,时时赶,换换肩擦擦汗,追着追着,追掉了一个又一个,接连追掉了九个。最后一个,他还是一个劲地追啊追啊,追到梁山上空找不到了。杨二郎想啊想啊,想着想着,把担子就放了下来,仔仔细细找开了。找啊找啊,脱下硌脚的鞋磕了磕土,当时水浪太急,两座山就沉到了水里——水浪激荡着两座山,时隐时现,一大变换着。杨二郎再担时,说什么也挑不起来了。大安山和小安山就是这么来的,磕鞋时磕的那堆土,就是梁山北五华里处的土山。相传在大安山和小安山中问还有一个村庄——二郎庙村(传说后来迁到了梁山南边)。二郎庙村西边有个扁担杨庄(这两个村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由于黄河一次次决口,年复一年,到宋朝时渐渐变成了水泊梁山八百里了。现在的东平湖,就是古水泊遗址的一部分。

大安山咋变成水底山呢?

到了北宋末年,朝政腐败,皇帝昏庸,重用蔡京等四大奸臣,对黎民百姓进行残酷压榨和剥削。当时在梁山周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农民头上三把刀,苛捐杂税稠如毛;知府县官血染顶,地主剥皮手举刀;十室九空草充饥,屋里饿死尖嘴耗。

老百姓被逼无奈,走投无路,有的逃荒,有的卖儿卖女,也有的结伙上梁山。

他们喊的口号相传是这样的:反朝廷,杀赃官,水泊山内扎营盘。当时郓城县有个英雄,姓宋名江,他广交江湖好汉,竖起义旗,率众上梁山。他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在很短的时间里聚集了数十万义军。义军处处为百姓,杀富济贫,宋江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这样一来,人越聚越多,梁山虽大,也容纳不了,一部分义军驻扎大安山保护渔民,作为山寨耳目,有官军来犯,向大寨通风报信。官兵多次来犯,每次都是损将折兵。愁毁了宋徽宗,他有块害怕起义军的心病。吃饭不香,睡觉不安,坐卧不宁。蔡京深知徽宗心事,上殿动本道:"万岁我主,多次派兵征讨水贼宋江失利,是用人不当。"徽宗听后不悦:"你说派谁?"叶怕你不派!""凡我朝大臣,不管派谁,不去违旨者斩!""我给您写在这上面。"说后递了上去。徽宗一看笑道,卿你啊,知人善任者你是我朝第一人啊!"即传旨派大军围剿水泊。

宋江、吴用得知东京又来官军围剿,忙派戴宗、时迁下山前去打探,探后急速回山禀报,方知高俅率军数万驻扎在水泊沿岸。又见高俅今去东平府,明日到郓城,后天到济州,他不急着摆兵布阵,高俅这是为何呢?

宋江和吴用计议多次,凭水泊天险,水寨坚固,港汊纵横,不出兵陆战,高俅绝不敢贸然入泊。宋江令一个个水军将领严阵以待,日日站岗,夜夜放哨,若高俅入泊而战,定叫他有来无回。义军只准备水战,仗着水泊天险,时间一长,渐渐松懈下来。只白天放哨,晚上就睡开大胆觉了。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平安无事。

一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安山突然火光冲天,杀声四起,喊声不绝:"官兵杀上了山!"山上一片混乱,有的义军没有出阵冲杀就被官兵杀死,霎时山上人头乱滚,血流成河,一个个义军和渔民做了官兵的刀下鬼。这是咋回事儿?

高俅用的是一山一寨偷袭之计。你说高俅那个高兴劲啊就别提了,他坐在指挥船上狂笑道:"宋江何愁不灭!"说时迟,那时快,高俅的笑声没落,突然地动山摇,浪像山倒,大安山一下沉没水底,浪激船翻,无数官兵落水而亡。高俅的大船像打秋千一般,吓得他魂不附体,数万官兵只剩下高俅和几个卫兵逃上岸来。

相传高俅吃这一吓,回到东京后病了数年,这是后话。大安山这次沉没水底,再也没有露出过水面,永远成了水底山了。有个顺口溜为证:

大安山不大。小安山不小,

水底山不见,桥下去寻找。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如果大家有好的故事可以联系小编,小编会为大家整理分享!QQ:1121980541

猜你喜欢

  • 最后再陪你走一段路

    因为中学在五六里以外的小镇上,而且要穿过一座山,所以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要上路。我的胆子小,每次都主动和他搭伴上学。他也很乐意和我一道去上学。在路上,我们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还可以一起背诵课文,山路漫漫,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那么远的

  • 对朋友恶毒的猜测

    是朋友,才敢放心把钱借给他。想不到,那钱,却迟迟不见还。借条有两张,一张五千,一张两千,已经在他这儿,存放了两三年。他和朋友是在上中学的时候认识的,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理想,慢慢地亲近,终至形影不离。后来他们又考上同一所大学,读同一个专业,

  • 谭某某的初恋情人

    忘记了初恋,忘不了秋香。16岁,我读高一,学习成绩中上,受多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心里有喜欢的男生。我将喜欢放在心底,因为我知道有很多比这个重要得多的事。比如一定要把书读好,考试成绩不能太烂。但是喜欢在心里放久了,会像水一样,从小溪变成小河,

  • 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

    我曾经自以为,是诤友。有一个女友,鬼使神差爱上了有妇之夫。我道德感一向松散,从不认为奸夫淫妇该被沉塘,却替她不值,一个矮胖寻常的中年男人,有什么可要——这其实是我庸俗审美观的体现。但当时的我,确实觉得,她应该找一个同

  • 好朋友是一笔最恒久的财富

    有一个美国富翁,一生商海沉浮,苦苦打拼,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有一天,重病缠身的他把十个儿子叫到床前,向他们公布了他的遗产分配方案。他说:我一生财产有1000万,你们每人可得100万,但有一个人必须独自拿出10万为我举办丧礼,还要拿出40万元

  • 葱茏岁月

    (一) 刚刚进入这所大专院校,有那么一段日子心情很低落。由于高考前的一场大病,使我的北大梦破碎无踪。直到有一天,一个女孩在新生联谊会上激昂地说:“我们大专生怎么了?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天空!”当时心里很是震动,不由得想起泰戈尔的那句名言:“如果

  • 小米儿

    我能来北京这所大学里读书,缘于早年的一个梦。那时我6岁,随父亲去北京省亲。有一尊白塔吸引了我的视线,然后就是那片池塘,记不清叫什么湖了。从那时起,那白塔还有那池塘就出现在我的梦里,年复一年。是的,年复一年,暗暗地企盼的仅仅是一件事——生命里

  • 朋友是碗阳春面

    那时我算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吧,喜欢看看书报杂志,喜欢读三毛的书、席慕蓉的诗,兴趣来时,就信手涂几句风花雪月的诗自我陶醉一下。很多青年类杂志都刊有征友启事,我找了几个志趣相投的结交了笔友,衡阳的路丛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热情友好的鸿雁往来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