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让妈妈的味道失传

不让妈妈的味道失传

收录日期:2025-08-08 11:09:49  热度:8℃

上周,跟爱人一起去拜访她的一位高中女同学,这位女同学是一位女强人,现在是一家上百名员工公司的老总,为了表示对我们夫妇的欢迎,她特意专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亲自在家为我们下厨做菜,并神秘地称:“你们有口福了,能够吃到我妈的祖传私房菜——蜜汁红烧肉啦。”

我们等了很长的时间,红烧肉才端上了来——果然是美味无比,油而不腻,细腻嫩滑,肉放在嘴中就会升腾起一种它要自动融化开来的奇妙感觉。

于是,我们不禁夸赞起这位女同学来,说她果然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她却说:哪有,这道菜自己也是一年多前才学会的,因为母亲。然后便神情略显忧伤地跟我们说起这道蜜汁红烧肉的故事——

她说,自己大学毕业后便自主创业,作为一个刚出校园的弱女子,创业过程的艰难和不易可想而知。为了打开市场,她几乎成天都在忙碌奔波着,一日三餐都在解决,偶尔在家里吃也只是弄个速食或方便面什么的,将就打发一下。

后来宝宝出生了,她想:自己一日三餐可以将就,但孩子却不能呀,保姆做又不放心,最后只好把在老家的五十多岁的老母亲请来,请她帮家里做饭。自小,她就最喜欢吃妈妈烧的蜜汁红烧肉,永远那么香,那么可口。

母亲来了,她的口福也就来了,每隔几天她就得吃一回,否则就满身不自在。连小小的女儿也跟着吃上了瘾,稍大能开口说话时,常常嚷着要吃外婆做的“甜肉”,母亲这一做就做了四年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身手矫健、健健康康的母亲在去年的某一天,会突发脑溢血,没能抢救回来。

送走母亲后,想着以后再也吃不到母亲的红烧肉了,她才后悔自己之前为什么要那么忙,不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妈妈学学这道菜的做法,而总觉得有的是机会和时间。

后来,有一天,她的女儿无意在橱柜中盒里翻出一张纸条,她拿过来打开一看,竟然是已逝半年多的母亲生前写的:“妮,妈妈知道你整天忙,不肯,也没有时间跟妈妈学做菜,但是可可(外孙女)喜欢吃外婆的红烧肉,我怕哪一天我突然走了,可可吃不到外婆的红烧肉会闹腾的,所以,妈妈今天把红烧肉的做法写下来,你有空得闲了,学着做做。”

看完这张纸条后,她禁不住泪如雨下,更恨自己之前只顾着在商场上没日没夜忙,没时间跟母亲学做菜,而母亲竟然想得如此周到,似乎早已预料到了。

这位女同学还说:这些年,自己在外面的饭店吃过无数顿饭,几万元一餐的也吃过,但是,没有哪一道菜能让她记得和想念,私房菜餐馆也去过不少,但同样很快也会忘记其味道,唯有母亲的蜜汁红烧肉永远都忘不了。

最后她还告诉我们:自从看到母亲留下的那张字条后,她就突然醒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为了生意只知拼命工作,而是学起了母亲,适当回归到家庭中。按照母亲字条上写的方法,做红烧肉给女儿吃,她说等女儿长大后,自己还要把这道菜的做法教给女儿。告诉她:这道菜是外婆留给我们的爱。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说,近四十岁的他,每天做完节目很晚回家后,最大的快乐便是还能吃到八十多岁母亲为他做的儿时最喜欢吃的一道拿手菜,这让他那些母亲早已离世的同事们羡慕不已。

是的,每个母亲都有一道拿手的传家菜,令儿女们难以忘怀,这道菜健康卫生,没有放过量的味精,但却鲜美无比,因为里面添加了一个最重要的佐料——母爱!而,每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大的怀念和感恩就是记住这道菜的做法,并在有空时,常常做一做它,不让它们失传,因为那是妈妈留下的永恒而又唯一的味道。

猜你喜欢

  •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在这几个领域中,除了给人庄重深厚严谨脱俗感觉之外,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启功老爷子确实搞笑,太搞笑了。和自己搞笑身为

  • 曹雷的适宜

    在文革时期为外国“内参片”配音,乃至后来为很多电影配音,曹雷还一直没有出过国。后来虽然有了出访的活动,那都是走马观花。直至退休后,曹雷才得以把自己的一个心愿落实。她要到每一个配音过或者导演配音过的影片故事发生地去走一走,以这么一种方式来重

  • “全才作家”柯于明

    许多年前,柯于明任《南鄂晚报》总编时,在与他的一次闲聊中我对他说:您最适合当文联主席。其一,你政治素质高,一直在文化宣传部门工作,把握得住文艺创作的轻重;其二,你文艺细胞多,对各类文学艺术都懂,是内行。果然,几年后他做了咸宁市文联主席。这不

  • 陈忠实:人生如蒸馍

    《白鹿原》火了之后,我就认识了陈忠实,一晃时间过去快20年了。朋友们私下里都管陈忠实叫“老陈”。我记忆最深的是2002年7月31日那天,是老陈60岁生日,我专程飞到西安,为老陈花甲祝寿。记得那一天来了各界人士,老陈也显得非常精神。当他走进会

  • 房奴鲁迅

    民国房贷利息五四运动那年,鲁迅在北京买四合院,总价3500块大洋,他刚上班,没那么多积蓄,把绍兴老家的祖宅卖了,还是没凑够,只好去银行贷了一笔500块大洋的短期贷款,为期3个月,月息“一分三厘”。一分三厘就是1.3%,折成年息是15.6%。

  • 我还是那个石头

    有一天我在拉萨旅社的房间里休息,一个陌生人推门而入:“陈坤是住这里吗?”我的助手拦住他:“干吗的?”“陈坤不是住这儿吗?我来看陈坤。”“对不起,这是私人房间,你不能随便进。”“有什么不能进的?陈坤不是明星吗?明星有什么不能看的!”我的助手有

  • 爱比恨容易

    童年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爸爸妈妈吵架。他们总是在吵。那时候妈妈带着我,非常艰难。她在一家商场做售货员,一个月就挣一百多块钱,要抚养我,还要为我缴纳学舞蹈的费用。为了能多挣些钱,妈妈每天从商场下班后,还要去一位朋友的公司做保洁,生活的艰苦

  • 父母从不要求我拿100分

    母亲当时刚获得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父亲是研究土木工程的,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父亲的家族在山东日照市涛雒镇,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世家,我的祖父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母亲则是那个时代极为少见的女知识分子。母亲与父亲青梅竹马,两人都在美国密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