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张桌子激发的梦想

一张桌子激发的梦想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8:45  热度:11℃

1982年,他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如愿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石油部工作。那时的他,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足,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受到了领导的赏识,还被确定为单位重点培养的对象。

一次,单位新分来一名女大学生,作为今后的同事,他主动带她一起领办公桌。没想到,这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挑了很长时间都不满意。他便劝她说:“不就是一套桌椅吗?有必要这么麻烦吗?凑合用就是了。”女大学生却非常认真地说:“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难道我就这样一辈子守着一张办公桌碌碌无为吗?”他想。刹那间,创业的念头在他心头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于是,他果断地辞了职,怀揣着兜里仅有的80元钱到广东去闯荡,由此走上了创业的历程。

创业的路总是很艰难。那段时间,为了一日三餐,他给别人跑过腿,当过接待员,什么挣钱就干什么。之后,他靠打零工攒下了一点钱,便和别人一起注册成立了一家“万通公司”。当时,有一位女士也想加入公司一起做生意,直到有一天,这位女士来到他们的办公室参观了一番,从此再未来过。多年以后,他再次遇见这位女士,问她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时,女士坦言:“看到你们的办公室里仅有一张蒙着灰的办公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可见他们那时的窘迫。

还有一件事,也让他记忆犹新。那时,他和合伙人终于揽下了第一笔业务,计划承包一家不景气的国有小企业。双方约定,他们每年向这家小企业交纳一定的管理费,这家小企业便由他们经营。合同顺利签订,就在他们准备开展业务时,这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赶了过来,要回了印章,撕毁了合同,原因是觉得他们根本不具备实力,怕他们管理不好。

就这样,多少次,他在创业的路上到处碰壁,几乎到走不下去了的时候,他的耳畔总是响起女大学生的那句话:“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于是,他咬咬牙,艰难地挺了下来。

如今,他已成为资产过亿的新一代私营企业的创业先锋,而他所推崇的将居住与工作合二为一的SOHO模式,也以先进的理念在建筑行业着称。2008年,他荣获“中国房地产十大功勋人物”奖。他就是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

当人们不断问起他,是什么使他坚持梦想,展现出如此惊人的商业才能与进取精神时,他说,是那名女大学生的话,激发了他创业的灵感,激活了他的创业梦想,激励着他走到了今天。

是的,机会将永远留给那些不甘沉寂、怀揣梦想的人。

猜你喜欢

  • 施今墨的后悔事

    施今墨是民国时期的名医。有一年,施今墨的一位贵族朋友带着小孩来看病。原来,这个小孩在治疗痢疾时,被一家医院检查出存在疾病隐患,发作概率为1%。朋友担心孩子安危,就找上了施今墨。施今墨给小孩做了细致的检查后,说:“依据我的经验来看,这孩子没有

  • 永远不老的爱

    1953年,美国一位青年还沉浸在做父亲的喜悦里,可不幸悄然来临,他不满四岁的女儿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离他而去。女儿的离世让他无比恐惧白血病,甚至谈血色变。多年后,他才从噩梦中走了出来。因为深知一个家庭在面临白血病时的无助和痛苦,他多次在公开场

  • 李宗盛,凡人比超人更经老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五代导演名动一时,在电影杂志上看到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好评如潮,苦苦期待了大半年之后,它终于来到我们这皖北小城。对于十八岁的我,这个电影有点闷,终于等到影片结束,斜着身子从座位里走出,忽听歌声破空而来:“往事不要再提

  •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入大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那时的他操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英语发音如同日文,学习成绩也极差,在一群北大才子当中显得尤为突兀。因此几乎没有优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讲话,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有一天,俞敏洪因

  • 不领情的范仲淹

    19岁那年,范仲淹离开家乡,前往河南的一家书院求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几根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特别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

  • 家在途中

    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随着年龄而不断变化的概念。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得天昏地暗,直至炊烟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喊:“回家了,

  • 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人类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如此特殊的孩子。因为你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有计划地几乎在一个历史时期同时出现在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当中,这是非常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性怎么去判断它都是不为过的。

  • 大师和的儿子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他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点钱换了酒喝下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唯一希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