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用羞辱为人生加油

用羞辱为人生加油

收录日期:2025-08-08 11:13:04  热度:9℃

咸丰十年(1860年),河南固始县令张曜被提拔为知府,不久又擢升为河南布政使,接连的喜讯让张曜倍感“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正在这时,一份弹劾他的奏章,打碎了他的升官梦。

写奏章的人叫刘毓楠,时任御史之职,参劾张曜倒也没什么贪污受贿之类的大事,只是说他“目不识丁”,没文化,当个武官还可以,当一省的行政首脑恐怕不太合适。

刘毓楠的弹劾,正击中了张曜的痛处。他幼年失学,最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纠集一群同龄少年,以头领自居,指挥他们持竿结阵,冲杀战斗。年长一些,便在赌场混生活,于打打杀杀之间,练就一身好武艺。清咸丰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下大乱,张曜趁机入伍从军,得到了用武之地,因为智退捻军有功,深得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的赏识,赐号霍钦巴图鲁(勇士之意),并破格任命他为固始县令。说起来,上马提枪,他是把好手;下马写字,无异赶鸭子上架。

咸丰皇帝看到刘毓楠的奏章,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免去了张曜的河南布政使职务,改授为南阳总兵。虽然官阶待遇没有太大变化,但这在官场“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下,毕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遭此羞辱的张曜起初愤愤不平,可不是嘛,没伤着谁,也没惹着谁,凭什么已经戴在头顶的乌纱帽被摘了下来?可冷静下来一想,刘毓楠也没说错。他很后悔年少时没好好学习,痛定思痛,决心补上这块短板,再也不给别人瞧不起的口实。

老师是现成的,夫人张李氏闺名雪如,不仅容貌俊美,而且熟读诗书,是个才女。当他把求夫人教他念书的想法跟夫人提起时,没想到夫人一改往日的温顺,正色回答道:“要教是可以的,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历来钦佩夫人满肚子的学问,一听这个条件,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夫人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拜师之礼,正式入门成了夫人的弟子。

张曜可不是和夫人寻开心,他来的可是真的。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夫人教他读经史。每当他脑筋不转弯儿,或学习有些厌倦、懒惰,夫人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吓得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

为了时刻铭记当初的羞辱,张曜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随时鞭策自己。天道酬勤,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仅能自己草拟奏疏,而且文笔雅驯,颇有才气,被称为“淹通图史,诗文皆有古法”。后来,他升任山东巡抚,又有人想起他的历史,再写奏章参他“目不识丁”。这次,他不再选择沉默,上书请皇上面试,结果都被他的学问所折服,从皇上到大臣无不暗暗称奇。

张曜自然忘不了夫人的功劳,对她始终怀有一种老师般的敬畏。据说有一天,在巡抚大堂上,张曜突然问众幕僚:“你们都怕老婆吗?”众人回答:“不怕!”张曜听后大吃一惊说:“什么,你们竟然连老婆都不怕?”

怕老婆的巡抚并不好笑,在老婆的教导下,张曜手不释卷,文化修养大大提高,也使他对诸多政务能以阔大的胸襟坦然处之,无论领兵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还是在山东巡抚任上治理黄河、兴办水利,他的战功政绩都可圈可点,不仅受到皇上的表扬,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在黄河大坝所植的柳树,被称为“张公柳”。当他在抗洪一线病发逝世,济南人民感其恩德,尊他为黄河的“大王”,并在大明湖边为他修建祠堂,永久纪念,成为一个在封建时代让后人怀念的贤官能吏。

从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到文武双全的封疆大吏,张曜最为感激的,就是当初揭开他伤疤的刘毓楠。后来,刘毓楠因事被弹劾罢职,回了老家,张曜不计前嫌,得知刘毓楠家贫,便以千金相赠。此后年年都会给予周济,直到刘毓楠去世。每次给刘毓楠写信,他都要在落款处盖上“目不识丁”印,以感念刘毓楠的玉成之德。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有受伤的时候,伤疤给人疼痛,但也会带给人强壮。就像张曜那样,曾经不堪的羞辱,却成为他一生最强劲的动力。

猜你喜欢

  • 我也愿意为你挡风遮雨

    在有些人的家庭中,有这样一个人,合得来的,他对你嘘寒问暖,为你挣钱养家,你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只要是正确的,他都支持。他也许不善言语,也很少过问你的学习工作,但他总会在你学习到深夜时,敲你房门问你怎么还不睡觉。当你下班很晚回家时,开了房门后

  • 牵着您的手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个火爆脾气,每天检查我的作业,不是嫌我作业本用的浪费,就是说我没好好写字,脑袋总是免不了被敲打几下……我从上学起就被算术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每回考试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偷改了班上同姓同名同学的试卷,拿回家应付母亲,没曾想

  • 父亲的缝纫活

    我家住在农村。父亲是附近几个村最有名的裁缝。那时,上店铺买衣服的比较少,往往都是扯布后交给缝纫师傅制作。父亲的中山装、喇叭裤等做得很好。做工精细,线路匀称,穿上即贴身又牢实,附近村子里的老人、年轻人和小孩都喜欢到我家做新衣服。每逢过年过节,

  • 有空回家看父母

    岁末,单位工作比较忙。那天加完班从单位出来,已是晚上九点多。街上霓虹闪烁,车来车往,一派歌舞升平。我走到十字路口,等红灯变绿,脚步却迟疑起来,心里生出些许茫然。这条路,我太熟悉了,不知不觉已走了20多个年头。以前下班,我会不假思索地沿着街道

  • 后娘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

  • 隔着两代人的疼

    再见他时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蜇了一下时光终归是个残忍的东西,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毁掉一切。如一段长久的感情、一尊精致的雕塑、一个人的样貌,或是拉长了的影子。大四实习还没结束的时候,父亲就不停地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他的语气软绵又轻柔,带着点孩

  • 我的疯娘痴爹

    戴亮是上海汽车集团销售主管,在上海闸北区一家茶馆里,他向记者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母亲被强迫出嫁时声声泣血叫着父亲的名字疯了父亲母亲相识于东北,那里与俄罗斯一河之隔。父亲是上海人,叫戴建国。1970年,他初中一毕业,便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去

  • 母亲,你是一株荞麦

    “其實,人这一辈子也是这样,谁还没有个三灾八难的,有了难事别硬碰,服个软低个头也就过去了,硬碰硬有什么好处。”那年,陪母亲一起去村边的田野散步。是初秋,天高云淡,万里无云,蔚蓝的苍穹下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金黄色麦田,无限地延伸到远方,金黄和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