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眼力的区别

眼力的区别

收录日期:2025-08-08 01:37:27  热度:9℃

一套一楼的房子,10年前根本没人要。有个同事告诉我,说那房子只要3万元钱就能搞定,物有所值。

我去看了,屋前没有路,还有一个死水沉积的大水潭,散发着臭气,我很失望。我跟同事说了,同事说:“可是它便宜,买下来说不定会涨呢?”

我有点儿心动,让家人、朋友全去看了,他们没一个赞同的。倒是同事在怂恿,说那地方迟早会划入城市,到时那房就是店面房了。

我不看好那房,最终选择放弃。但10年后的事让人十分尴尬。城市规模扩大之后,那地方成了市中心,那房真的成了店面房,年租金收入就有6万元。

现在每次骑车经过那店面,我的心里就会抽搐一下。

我发现,人生中有许多遗憾都是眼光造成的,如果回忆一下,自己竟然错过了那么多的美好。羁绊自己脚步的到底是什么呢?

几年前,我所在的城市以生产电缆而闻名全国,一个跑电缆业务的人可以提取20%的业务费。当然,高额的回报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也有因为跑电缆业务而倾家荡产的。

有位在电缆厂工作的朋友让我从工厂中出来,和他一起联手跑电缆业务。我思前想后,舍不得那份每月700元的工作。朋友好奇,电缆厂有底薪1000元,你怕什么呢?其实,我还舍不得工厂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领导对我的承诺。

我坚持留在了工厂。

几年后,朋友赚了几百万,然后把那笔钱投入到一家造纸厂,成为那家企业的最大股东。站在现在看过去,发现许多成功并非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时仅仅是在一念之间。

想起了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在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上空,一只老鹰从天际飞过,身在囚笼中的孩子问老人:“老鹰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啊?”

老人说:“因为它的翅膀很大。”

“为什么我只看到老鹰不断地攻击猎物,它却没有天敌?”

老人叹口气道:“因为它飞得高。”孩子似有所悟。不久,老人被纳粹带出去执行枪决。

老人走出监狱的时候,突然回身对孩子喊道:“孩子,请记住,老鹰飞得高不是因为它的翅膀大,而是它的眼力好。记住了吗?孩子,是眼力……”

这个场景出现在一部电影中,老人的这段话带有犹太式的智慧。

麻雀为什么飞不高?因为它没有一双像老鹰那样犀利的眼睛,只要高过了百米,麻雀就看不到飞行的参照物,看不到身下结满果实的树木……麻雀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它只能够在低空徘徊。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安于现状,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眼光的不同。所谓的穷人和富人,区别就在这里。

猜你喜欢

  • 以身试法

    西汉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成人。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都要给别人放羊,以此贴补家用。王尊平时最爱读书,放羊时总要带些书阅读。他自学史籍,从书中学到许多刑律知识,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

  •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

  • 白虹贯日

    战国时期,韩国有个叫聂政的人,其父是有名的铁匠,后被韩王杀害。聂政长大后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狗为生。严仲子是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同朝的辅相侠累不和。据说侠累是个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总是想尽办法把

  • 目不识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

  •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是自己的创作”。有一次,张怀庆看了李义府的诗后,觉得很好,就在每句诗前添了两个字,让原诗该头换脸

  • 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

  • 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

  • 映雪囊萤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