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大导演李安:战胜恐惧的潜水人生

大导演李安:战胜恐惧的潜水人生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2:25  热度:10℃

大导演李安:战胜恐惧的潜水人生

2012年11月22日,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热映,影片上映四天便赢得了过亿票房。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在海上共度两百余天的漂流故事,更是深深震撼、征服了所有观影人的心灵。

影片上映前三天,有记者采访李安,解密了他和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原来,这部倾注了李安四年心血的力作,其实是他的一部半自传体电影。这既是少年派如何在绝境下寻求生存的故事,更是李安本人如何寻找勇气,让自己在逆境中坚强活下去的故事。为了点燃生活的希望,少年派饲养了心中的猛虎;而李安,则选择了征服自己的怕水症,为自己展开了别样的潜水人生……

“悍妻”也治不好的“恐水症”

1954年10月,李安出生在台湾屏东。父亲给他起名“李安”,一来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来他父亲死里逃生来到台湾,所乘坐的轮船就是“永安号”。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位“安”公子曾经也有非常不安的时候——直到30岁前,他都极度怕水!怕到什么程度呢?洗脸时,毛巾要拧得干干的;洗澡只能是淋浴,而且每次不能超过五分钟,时间长了会晕眩。老友们都笑话他上辈子是猫投胎的,和水有仇。

只有弟弟李岗知道,李安的怕水症是因他而吓出来的。1965年秋天,因父亲工作调动,李安和李岗从花莲转读台南小学。在一片用闽南语交谈的氛围中,只会说国语的李安兄弟俩显得格格不入。一天傍晚,7岁的李岗被群孩子捉住,要把他推进水里,正在到处找弟弟的李安见了,一个箭步冲上来,却被其他孩子抓住手脚,倒提着抛进了小河深处。不会游泳的李安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幸好没过多久,一个路过的行人听到李岗的哭声,把李安捞了起来。

从被抛入河中到获救,前后不超过五分钟。然而这五分钟对于10岁的李安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他昏迷、发烧、呕吐,反反复复折腾了两三个月才好,从那以后,李安有了见水就头晕的毛病,打死不上游泳课。

1983年,李安和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生物学博士林惠嘉结婚。这位李太太是个性独立的女人,她不介意丈夫成天蛰居在家当家庭主夫,但却相当看不惯李安见了水就像看见老虎一样的怯懦神情。林氏治疗方案的第一招,是从浴缸洗澡开始。她又拖又拉,又哄又劝,还特意穿一身清凉比基尼大施诱惑。谁知道李安一看满浴缸热气腾腾的水,腿就先软了,宁肯蹲在地上耍赖也绝不跨进浴室一步。看到丈夫像个小baby一样既惊恐又无奈的眼神,林惠嘉只好鸣金收兵。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新婚没多久,小两口有了一次回台湾探亲的机会。林惠嘉算好日子,兴致勃勃与李安乘火车到新北市,这一天是新北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成百上千的“湿身”男女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认识不认识的都用水枪、水桶热情“招呼”,小两口被浇了一身凉水,林惠嘉哇哇大叫“爽呆了”,回头一看李安,堂堂七尺男儿竟脸泛青灰,缩在墙角瑟瑟发抖。林惠嘉长叹一口气,把他塞进计程车带回家。

这之后,什么养金鱼、敷面膜、找心理医生治疗、请算命先生编瞎话恐吓……种种招数都用尽了,李安的怕水症却更加严重,甚至连碗都不敢洗了,把林惠嘉气得直翻白眼。

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李安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他不但决定要征服自己古怪的“怕水症”,而且还要去学潜水!

像腌萝卜一样学会潜水

1985年2月,李安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公司的经纪人当场与李安签约,劝他留在美国发展。意气风发的李安没想到,这一签,竟会让他坐了六年的冷板凳!

最初的日子里,李安拿着剧本开始跑影片公司,两个礼拜跑了30多家,得到的答复永远都是:修改、等待、再修改、再等待……

就这样,半年过去,李安“安”不下去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仿佛自己就会被无边无际的黑暗给吞噬,那种极度的没安全感简直和溺水一模一样。凌晨3点,被失眠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李安翻身下床,给李岗打电话。畅聊中,兄弟俩第一次说到了二十年前的那次溺水:“我在水里独自挣扎了不知多久,水……无处不在地灌进身体……濒死的感觉,我一生都会记得。”

李岗沉默片刻说:“有时,人要勉强下自己的。你总要敢于面对某些东西,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它们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李岗的话让李安联想起白天一个制作人对他的剧本作出的点评:“李,你太东方,太克制了!做电影要的是疯狂,你不合适!”

李安霎时如同醍醐灌顶:为什么他的剧本不受欢迎,就是缺少了一种把人逼到极致的东西!他当即决定尝试一把,他问李岗:“我想学潜水!”李岗大吃一惊:“你疯了!”

抱定了决心的李安打开电脑,预订了一月后去马来西亚西巴丹岛的潜水课程。而这当中的一个月,就是李安预留给自己征服“水”的时间。

第二天,他搬回了一张超大号的大水床。轻轻一碰,水床就像波涛翻滚的海面,起伏动荡,躺在上面更有一种在海上漂浮的感觉。李安绕着水床走了三圈,鼓足勇气,闭上眼睛往床上一坐,“啊”的一声惊叫,火烧火燎般地弹了开来。

等到林惠嘉下班回家,看到李安奄奄一息地匍匐在一张陌生的大水床上,不禁又好笑又心疼,这书呆子是哪来的毅力,把自己往死里整!

一个月后,战胜了水床和浴缸的李安独身一人出现在了西巴丹潜水学校。潜水教练马修是个不苟言笑的黑瘦小伙子,给李安发完厚厚六本PADI潜水教材后,没作任何交代。李安的潜水第一课就像是腌萝卜,被丢进又咸又苦的海水里浸泡。他在池子里吐得上气不接下气,马修却视若无睹,只有瞄到李安呛水了,才一伸手把他捞起来,清理好海水池,又把“萝卜”丢进“坑”里。

泡了三天,李安脱了层皮,又红又痛,然而更惨烈的训练还在后面:乘船出海。在快艇上乘风破浪的快感放在李安身上,那就是折磨。他双手死死抓住船舷不放,整个人完全是晕死状态。马修有时叫他:“嘿,醒醒!”李安配合地抬一下头,马修便又放心地继续掌舵。

说来也奇怪,在这种身心饱受摧残的状态下,李安的神智反而出奇地清醒,灵感更是纷至沓来。从前被毙掉的剧本纷纷在他脑海中走马灯一样地闪回,那些百转千回的情感冲撞、大喜大悲的人性更迭,统统都有了新的诠释。

又经过两周多炼狱般的呼吸和动作协调练习,马修宣布李安可以正式开始浮潜了。那一天,李安在马修的帮助下缓缓潜入水中。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心里有着非比寻常的宁静,从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他此时有种上帝与他同在的踏实和空灵。水在他眼里,也不再是能吞噬生命的怪物,而像是母亲的双手在温柔抚摸着他……1米,2米,3米,耳朵里传来汩汩的水声,李安仿佛进入一个神秘的异度空间。

突然,好像有什么东西从脸庞擦过,李安睁开眼睛,原来是小丑鱼!第一次透过潜水镜看着水中世界,竟是这样的流光溢彩、如梦如幻!没有语言,没有听觉,唯有眼睛和心灵静静地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和不可思议。

那一刻,纠缠在他身上多年的关于水的梦靥就此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于人性的永恒思索。也许,勇敢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吧。

每一次都是在冒险

挥别马修,李安回到家里继续当他的“家庭主夫”,此外就是大量阅读、看片、埋头写剧本。有了成功征服大海的经历,一直不爱和外人打交道的李安甚至还走出门去,帮人家拍拍小片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

和以往最大不同的是,李安不再把“吃闲饭”看作是痛苦难当的事,而认为它们是通向电影圣殿的阶梯——当他在船上吐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就已经想明白,他害怕的不是水、也不是自己做不了电影,他害怕的只是未知的和不了解的东西,是这些带给他恐惧。那么,不了解的就去了解,未知的就安静等待,这样不很好吗?

想通了这一点,李安更加觉得自己是有使命的,他不仅要做电影,还要借电影把中西文化贯通起来,让所有人都了解。就像他曾经畏之如虎的水的世界,其实是那样多彩多姿。

1990年,厚积薄发的李安完成了《推手》和《喜宴》的剧本,它们都是以家庭为切入点,讲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冲突,讲述两代人之间的爱与妥协。两个剧本双双获奖,并得到了台湾中影制片公司的赏识,投资了1350万台币拍摄。电影上映后取得了票房奇迹,并相继斩获金马奖、金熊奖以及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几乎一夜之间,李安就成了蜚声国际的知名大导演。

就在大家纷纷准备为他庆贺时,李安却奔往泰国潜水了。马修告诉他,在西巴丹海域,潜下4米,可以看见海星和竖琴珊瑚;如果想看见鲸鲨,就要去泰国的斯米兰群岛,潜到水下18米。想看到更多的风景,就必须潜得更深。

就这样,李安从一个恐水症患者,变成了热爱潜水的人。几年时间,他潜遍了巴厘岛、红海、大堡礁、关岛还有印尼的蓝礁海峡,取得了18米初级潜水执照。每当事业出现瓶颈,或是人生有了新困惑,李安都会选择潜入海底找答案。

1997年,李安策划《卧虎藏龙》,在新疆进行前期拍摄的过程中,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最后,他把自己丢到加勒比海潜水喂鲨鱼——当然,是拿鱼来喂。为此,他参加了专门的喂鲨培训,出发前还给家人和公司写好了遗嘱。

那天,李安穿着10公斤重的锁子甲潜水服,背负着15公斤重的氧气瓶,下潜到15米下的珊瑚礁与鲨鱼群“相会”。刚开始,李安放鱼放得太快,鲨鱼们急不可耐,着实把他吓得够呛。接下来他放慢节奏,缓缓向面前的大家伙递出一条鲱鱼,趁鲨鱼吞食的当儿,还壮着胆子伸手摸了摸它的头。

透过锁子甲,李安仍然能感觉到它牙齿的惊人力度。这次潜水喂鲨的经历实在让李安难以忘怀,当他升上水面,拍片带来的压力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2000年,《卧虎藏龙》一炮打响,让李安如愿捧得奥斯卡小金人,老朋友徐立功向他祝贺时笑称:“这可是你玩命喂鲨鱼拼回的奖,值得!”

200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买下了畅销小说《少年派》的电影版权,而这部发生在海上的纯意识流小说由于缺乏故事性,就连小说作者本人都认为它不适合拍成电影。经过几轮近乎苛刻的挑选,公司把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郑重交到李安手上——他们认为“李安的每一次拍片都像是一次冒险,而他总能精彩地活着回来。”

李安接到任务也确实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报名参加了墨西哥海底洞穴潜水。在那里,李安仿佛看到了地球的最深处,也深刻感觉到自己和人类的远古祖先血脉相连:一名当地向导告诉他,海底洞穴是在最后的冰河期由于冰的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整个尤卡坦半岛的下面。而这些洞穴,以前是玛雅人的饮用水蓄水池。

他们潜进其中一个洞穴,李安看到的是一片荒凉,仿佛那里就是生命的极限;来自深水的非比寻常的压力,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极限。在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中,李安不断追问自己:人的内心要强大到什么地步,才能在面对宇宙洪荒的时候不发疯、不绝望,才能把一切熬过去?正是带着这一追问,李安在历经四年、改稿400次的基础上,拍出了拷问全世界灵魂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拍完少年派,功成名就的李安又悄悄躲开宣传期,奔赴在前往帛琉潜水的路途上。就像他早已打通了中西文化的任督二脉那样,李安也已参透了潜水与电影之间的隐喻,他的人生,幻化和升华都在每一次潜水与拍片当中。他导演了无数精彩的电影,而潜水则导演了今天精彩无限的他。

猜你喜欢

  • 那深林的财富

    那深林的财富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因为人们都说那里是一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然而,有些人却固执地相信,深林中隐藏着巨大的财富。传说中,这片森林里有一棵巨大的古老树,被称为“财富之树”。据说,只要你找到了这

  • 李维·施特劳斯:成长的机会

    李维·施特劳斯是一位普通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小镇上。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因为家境不富裕,李维从小就帮忙做些杂活,学会了吃苦耐劳。然而,李维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相反,他对这个小餐馆充满了热爱和渴望。每当他看到父母忙碌的身

  • 曹玮的兵法

    曹玮的兵法曹玮是一位年轻而富有天赋的将军,被誉为兵法天才。他年幼时就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对战争策略和兵法有着非凡的理解和洞察力。曹玮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使之更加强大。尽管曹玮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但他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研究,

  • 从“富二代”到“富一代”的冯绍峰

    从“富二代”到“富一代”的冯绍峰冯绍峰,这个名字对于不少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大陆一位备受瞩目的演员,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明星。然而,冯绍峰的背后故事远比外界所知道的更为复杂和曲折。冯绍峰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一位企业家,拥有着巨额

  • “打工皇后”冯益东:一个知性女人的创业故

    冯益东,一个知性女人的创业故事,被誉为“打工皇后”。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生活并不富裕。然而,她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的天赋。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她都能发自内心地追求卓越。在读大学期间,冯益东就开始了自己的打

  • “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

    "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一个伟大而又鲜为人知的人物。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沃森是IBM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努力和智慧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沃森于1874年生于美国,他的父亲是一名切割

  • 莫言小时候刻苦勤奋好学的故事

    莫言小时候刻苦勤奋好学的故事莫言,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坛熠熠生辉。他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然而,他的辉煌并非来自偶然的机遇,而是源于他从小时候起的刻苦勤奋和对知识的渴望。莫言出生在中国山西省一个

  • 清朝皇帝-康熙

    清朝皇帝-康熙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达61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出生于1654年,父亲是顺治皇帝,母亲是顺治的嫔妃宫娥。由于康熙的生母宫娥无法生育,顺治皇帝立下特殊的遗诏,将康熙托付给了人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