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潘状元传奇

潘状元传奇

收录日期:2025-08-13 03:50:29  热度:10℃

相传,南宋理宗年间,潘仝父亲潘从源供职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教授(主管一州文教的教官)。有次携少年潘仝返乡长汀三洲省亲途中,经过江西兴国一个乡村。停下纳凉之际,发现一块风水宝地——生龙口,锦山秀水,藏龙卧虎,如果修建坟墓于此,后代必出状元。

潘父想为子孙后代谋取荣华富贵,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计谋。他假扮成牛贩子,在当地收到牛后,故意驱赶刚买来的牛去践踏良田秧苗。当地人大怒,潘父态度蛮横,不可一世,故意激怒他们。当地人七窍生烟,当场直接把他活活打死。

冷静下来后,为逃避官司和刑罚,他们赶紧和痛哭流涕的潘仝协商赔偿事宜。强忍悲痛的潘仝谨遵父亲教诲,顺水推舟跟当地人交涉,只要求把父亲葬在这块土地上,不再追究其他责任和赔偿。当地人只求息事宁人,不疑有他,非常爽快的答应潘仝要求。至今这座坟墓还在江西兴国境内,父爱如山,这就是可歌可泣的状元家山传说。也就有了后来潘状元的传奇故事。

(二)状元潘仝

潘龙,又名潘仝,南宋三洲潘坊人(今划归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毗邻三洲古镇)。自幼聪颖,乖巧,好学。深得其外婆欢心,父亲去世后,一直跟随外公外婆住在三洲,和母舅家孩子一起在三洲私塾就学。

长大后庇护他的外公外婆陆续辞世,因相貌丑陋,独眼驼背瘸腿,虽与世无争,却尝尽世态炎凉,饱受恶邻欺负。博学多才,心比天高的潘仝不甘心一辈子待在三洲潘屋,更不甘世代受辱。他时刻不忘父亲的遗训和教诲,他要进京赶考,他要拿状元郎回来。就为了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光耀门楣,衣锦还乡。族人都笑他痴心幻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都拼命阻挠他进京赶考。横竖一条心的潘仝不顾众人执意反对,收拾行囊,从三洲出发,往京城方向行进。

河田九曲街,那是一条九曲十八环的古街道,也是上京赶考必经之路。很多人早就候在那里,准备给潘仝更大的难堪,断了他疯狂的念想。所以当他风尘仆仆,挥汗如雨经过人群时,有人泼了猪吃的猪食汁在他身上,众人哄堂大笑,潘仝却不以为然的用衣袖擦拭,大声说道:“说汁(职)上加职,谢谢众乡亲的祝福。”众人还是不甘心,在他的正前方放了口黑色棺材,诅咒他此去必不成功,还是趁早死了这条状元心。他依然不为所动,豪气干云笑道:“棺(官)上加官,谢谢众乡贤的厚爱,这是提前预祝我加官进爵啊。改日我潘仝中了状元,衣锦还乡再做报答。”说完往京城方向继续前进。

一位不甘心的大财主喊道:“潘仝,如果你能看中状元回来,我就把这条九曲街扯直……”众人再一次无情哄堂大笑。潘仝把他们所有的耻笑都抛在脑后,偷偷抹去屈辱的眼泪,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京城。一番笔试过后,主考官看到潘仝虽然样貌奇丑,却才识过人,完全不理众人的奇怪目光和冷嘲热讽,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很有才华,很为他叹服。等到皇帝殿试,潘仝笔试成绩没有前三无法入围殿试,潘仝无限失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好人自有上天佑庇,好人自有贵人襄助。主考官爱才心切,把潘仝推荐给皇帝。但又恐皇帝看到潘仝样貌不喜不悦,怪罪下来,所以刻意跟皇帝说:“陛下,潘仝此人样貌奇丑,虽才识过人,恐拂圣意……”皇帝一听,顿时起了好奇之心:“寡人爱才天下皆知,不为相貌。速速宣他上殿。”

于是,潘仝如愿以偿,站在大殿之上。皇帝一看潘仝,果然奇丑无比,差点吓晕过去。不过碍于金口颜面,又见潘仝立于大殿之上,不卑不亢,非常奇特,非寻常人。于是,皇帝想试试他的真才实学,故意调侃他道:“潘仝,你单眼……”潘仝朗声回道:“陛下,草民单眼照乾坤!”皇帝又问:“你驼背……”潘仝大声说道:“臣驼背朝天子!”皇帝听了很开心,继续问道:“你瘸脚……”潘仝回道:“臣瘸脚跳龙门!”分别寓喻洞察天下,忠于天子,高攀皇门之意。千穿万穿,唯有马屁不穿。非常受用的皇帝听了,龙心大悦:“爱卿真乃状元之才!”潘仝三拜九叩:“谢主隆恩。”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更改,顺水推舟,封他状元,于是,潘仝如愿获得状元之位。皇帝和蔼的继续问他:“爱卿家住何方?”潘仝豪气干云:“微臣家住九龙冈,吃在河田、嬲(玩)在三州”(实指其家屋后长有九棵松树、家在河田、三洲一带),“八十一人造饭”(实指家中只有八十一岁的老母造饭),“一百零一人吃饭”(实指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两只龙船送油盐”(实指靠养两只母鸭生蛋换取油盐)。皇帝心忖:“我堂堂天子只居一个州,你潘龙却住在三个州,好生了得!”就脱口道:“卿真安乐死也!”赞扬潘龙家境安乐到了极至。

潘仝中状元后,皇帝嘉许他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潘仝先到江西兴国父亲坟地上香,告慰父亲亡灵。一时鼓乐哀鸣,礼炮齐放,潘仝英雄虎泪,泪如雨下。把父亲坟墓修葺一新,所在山脉取名状元家山,祈愿地下的潘父含笑九泉。停留三天后车队浩浩荡荡,直接启程往故乡三洲进发。得知消息的大财主怕潘仝追究,赶紧命人如火如荼把河田九曲街扯直。可惜,潘仝舟车劳顿,身体出现问题。行至宁化安乐墟时逝世,恰恰应了皇帝安乐死的金口玉言。河田九曲街扯直工程虎头蛇尾,现实的大财主下令停止施工,就留下现在这个样貌。潘仝骸骨还乡,衣锦还乡,厚葬在离三洲集市三里的茜坑风水宝地,每年清明受闽粤赣潘姓后裔香火。他的传奇故事世代流传,世代传颂。

(三)潘黄一家亲

在离千年古镇三洲两三里的茜坑山头,矗立着一块石碑,墓地气势恢宏,居高临下,很是气派,墓主就是传奇状元潘仝。隔山侧望,与先父戴锦生墓地遥相呼应,这是一片安乐圣地,是安静祥和的人间天堂。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有泉水叮咚,夏有杨梅止渴,秋有稻香扑鼻,冬有松涛阵阵。

每年临近清明前的黄道吉日,来自闽赣粤的潘姓后裔都相约一起,四面八方驱车来到三洲古镇,最先到达三洲黄姓宗祠,与黄姓宗亲一起燃烛点香,然后继续浩浩荡荡,吹吹打打,鼓乐齐鸣,礼炮震天,一路往三洲茜坑方向进发。到达茜坑潘仝状元墓后,对天读祭文,行跪拜大礼,对墓碑焚香,三牲米酒祭祀,声势浩大,感天动地。祭祀完毕,潘姓宗亲续到到黄姓宗祠办酒请客,和黄姓兄弟把酒言欢,对酒当歌,好不快乐。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了400余年,至今依然如此。为什么潘姓和黄姓本不相关的两大姓,如此相互敬重,相互亲近,这里还有一段感天动地、义结金兰的佳话。

据传,历史上的潘仝其实没有那么早去世,他获得状元后,还曾到广东、江西一带任职,政绩斐然,受人爱戴,年逾古稀方才去世,留下众多子孙。

猜你喜欢

  • 母亲的拐杖

    前不久,年近70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侍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母亲住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亲尽心地替母亲擦脸,喂母亲吃饭。为了让

  • 不一样的生活

    母亲早已细细碎碎地想了半生,才肯将自己的女儿,小心翼翼地,放手交给另一个男人。大一的时候,我交了一个男友。母亲知道了,让我带他来家里做客。见我不肯,甚至发了脾气,说:他是什么高贵的人,连我见一见的机会都没有?好歹我也是你妈,没我的允许,他休

  • 失忆的母亲

    五一劳动节,回老家看母亲。母亲失忆了,近十几年的事情基本上忘了。一到家里,母亲就问我:你还在教书吧?孩子该上学了吧?我一一回答,尽管过一会儿母亲还要问,尽管一下午要回答七八次。今天我突然发觉我很幸福,你看,母亲对儿孙们的无限关心都在重复的

  • 便条传递的爱

    贴在电话机上方的一片小黄纸是给我大儿子的,上面潦潦草草地写着:你的车子没油了,停在第47大街皇家饭店附近。我不知该怎么办。”落款无名氏”。这是他的某个弟弟或妹妹写给他的。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们来去匆匆,相互间不容易碰

  • 爱的接力

    那一年,她15岁,考进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这在历年难出一个高中生的村里引起了轰动,全村人都为她感到自豪。但从父亲狠命抽烟的动作上和母亲苦涩的笑容中,她清楚地知道,家里继续供她上学会有多难。穷,是的,家里太穷了,穷得连一块手表也买不起。带着一种

  • 母亲的需要

    谁都没有想到,纽卡夫人能够重新好转起来。医生们至今还在啧啧称赞,这是个奇迹。罗德是旧金山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唯一苦恼的事情,就是母亲纽卡夫人不肯从淘金小镇上简陋的家里搬到自己在旧金山的别墅来。纽卡夫人七十多岁,头发花白。因为早年劳累过度,所

  • 搓背

    我每个周末都会去那家洗浴中心。整理衣柜时,我又看到了那祖孙三代。三十多岁的女人扶着六七十岁的母亲,旁边是十多岁的女儿。母亲脱去了衣衫,女人拿着一个小塑料凳,扶老人进了浴室,开了水管,调好水温,待老人坐下,方才折回。她又帮女儿拉下紧绷的毛衣、

  • 我的父亲在流汗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那么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儿。他很少与我们玩乐,只顾着安静思考问题。老师曾悄悄告诉我们,他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当然,我不清楚自闭症是什么病,只是恍惚明白,那是一种不爱说话的毛病。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这点,不得不让我们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