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捷径是在开始的时候绕点路

捷径是在开始的时候绕点路

收录日期:2025-08-07 18:31:12  热度:8℃

菜市场在一片民居中间,大道旁有许多条巷口,每一个巷口都可以通往菜市场。不过,我每日都是跟着邻居穿过第三个巷口到菜市场去买菜,每天要走10分钟才能到。

那天跟邻居走到第一个巷口的时候我突然想:这个巷口离菜市场最近,何必走到第三个巷口再折回来?于是,我没有像从前一样跟着继续向前走,而是很快地折进了第一条巷子。我想“捷足先登”,给邻居一个新的“发现”。

我没有料到民居建得毫无规则,巷子一点儿也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笔直地通往菜市场,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七拐八弯,让方向感不怎么好的我愈走愈没底,仿若置身于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有两次,我在岔道口迈不开脚步,等努力辨清方位朝菜市场的方向走出好长一段路,却突然发现眼前的路正通向居民的厅堂。无路可走的我只得返身“背道而驰”,重新选择刚才放弃的巷道。等我在巷道里寻寻觅觅,左奔右突,终于来到菜市场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快半个小时,邻居已经买好了菜,正往回去的路上走。

邻居问我:“你怎么才到啊?”我苦着一张脸说:“我这不是想走捷径吗?”

邻居就笑,说:“你以为第一个巷口离菜市场近,不想走冤枉路是吗?可你也不想想,我在这里住了10多年,哪条巷子我没钻过没走过?我为什么每天要从第三条巷子进来啊?因为我知道,所有的巷道中,只有第三个巷口与市场笔直相通。还有,捷径就是在开始的时候绕点远路。”

“捷径就是在开始的时候绕点远路。”邻居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突然记起来一个故事在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大厦,一直有一个怪现象:这里经常聚集着大量的燕子,成群的燕子排泄出大量的鸟粪,总是把大厦弄得很脏。

为了保持大厦的清洁,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当然,其中最直接最日常的措施就是每日请人清洁墙体。然而,因为清洁剂长年累月的腐蚀,大厦墙面开始斑驳脱落,甚至出现了裂痕。于是,政府请来专家,要求他们查明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捷径。

专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决定取消每天清洗墙壁的做法。他们在调查报告上写着:为什么燕子要聚集在这里?因为大厦上有许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这里的蜘蛛多于别处?因为大厦的墙上有许多蜘蛛爱吃的飞虫。为什么这里的飞虫多?因为飞虫在这里的繁殖速度快。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快?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合飞虫的繁殖;尘埃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从窗外照射进来的过分充足的阳光使这些尘土成了特别适宜飞虫繁殖的温床。

绕了这么一大圈后,专家找到了清除墙上鸟粪的捷径:每天拉上窗帘,挡住过分充足的阳光。

原来,地上的路有万千条,迈步的时候,我们只要让思维绕点路,脚下的路就会直许多。

猜你喜欢

  • 牛皋夺关完婚

    岳飞在爱华山取胜以后,又奉命剿灭了太湖与鄱阳湖康朗山上的起义军,将杨虎、余化龙等收为部下,然后挥师北上。这时,金兀术想卷土重来,他派驸马张从龙率兵攻打汜水关。岳飞立即升帐,商讨北上抗金的有关事情。岳飞命令牛皋带领本部人马为第一先行军,星夜赶

  • 雍正智结更鼓案

    雍正四年七月的一天夜晚,紫禁城里一片寂静,雍正皇帝正在灯下批阅奏章。忽然,耳畔传来三声更鼓之声。他初时没太留意,待得更鼓再次响起,他不觉侧耳细听。不错,那更鼓敲了三声。他微微蹙起了眉头。一个时辰前已然听到了三声更鼓,此刻怎么又会响起三声更鼓

  • 朱元璋: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

    明洪武年间的一天,京城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的早朝上,明太祖朱元璋铁青着脸对着一干文武官员吼了起来。原来,突降大雪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微服私访,在京城内转了大半天,是越看心越沉。京城应天府本属江南,气候温暖,可突然间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降

  • 揭秘:林彪战无不胜的“九条秘笈”

    林彪给别人讲怎么样当好师长时,他总结出这样9条。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

  • 皇帝和神医

    1. 首辅染病明朝万历九年冬天,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给万历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说是身染重病,不能视事,请求在家歇养。万历皇帝看了张居正的奏章,没吱声。不一会儿,总领太监章多福带着人把一大堆公文从张居正的办公处所搬来,请万历皇帝处置。万历皇帝瞅了这

  • 不识车轭

    车轭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人”字形。一天,一个郑国人走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轭。因为他从未套过牲口驾车,所以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回家后,他拿着车轭去问邻居说:“这是个什么东西?”邻居告诉他说:“这是车轭。”虽然

  • 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世间事多有稀奇古怪者,重名的人很多,生活轨迹相交的重名者也很多,但是,生活轨迹相交却必须拼个你死我活的重名者就比较稀少。民国年间,有这么起重名事件,发生在了鼎鼎大名的张学良身上。1934年,张学良从海外归来。34岁的他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

  • 挖眼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中,老国王李尔的二女儿里根和她的丈夫康华尔一起,挖出了葛罗斯特伯爵的两只眼珠。这并不是戏剧家故作惊人之笔的虚构,而是确实存在过的惨剧。不仅英国历史上是如此,中国古代,也有康华尔、里根式的杀人魔鬼,也有葛罗斯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