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傻儿学艺

傻儿学艺

收录日期:2025-08-13 01:06:32  热度:10℃

傻儿学艺

有个木匠师傅,带了两个徒弟,两个徒弟都即将出师。一天,师傅有事外出,安排徒弟们在家做板凳,一天要做四条。让大徒弟在家掌墨,晚上回来必须做完,安排停当,师傅出门去了。

师傅走后不久,师傅一邻居背着木料来请木匠师傅做一个铡刀架,并且马上要用。当时大徒弟想,若是按师傅教的方法去做,今天的任务又完不成,若是不给做,那邻居跟师傅关系又不错,得罪不起,左右为难。

忽然这大徒弟有了办法。立即把做铡刀架的木方出好,把安刀的眼子、口子开好,为节省时间,将安脚的两头,一头打一个眼子。跑到屋后山上砍了两个叉叉,一头一个安好,邻居高高兴兴拿回去铡草去了。这头也按时完成了师傅交代的做板凳的任务。

师傅回来后,邻居把这事告诉了他。师傅对大徒弟的做法大加赞赏,夸他聪明能干,可以出师了。小徒弟十分羡慕师哥,当年,大徒弟就出师自立门户了。

第二年的某一天,师傅不在家,又有一个人来找他们做铡刀架子。二徒弟一想,师哥做的铡刀架子得到了师傅的称赞。我也按师哥的方法来做。

说做就做,立即出方、打眼、开口子,每头安脚的地方也只打一个眼子。眼子打好后拿着斧头去屋后林中找叉叉。一找就是一整天,等师傅回来后,他才空着手回来。

师傅问他,你今天在干什么?答:我在做铡刀架子。

师傅说做起了吗?

他说:还没有。

师傅说,怎么一天到黑一个铡刀架子都做不起呢?

他说:我按师哥去年的方法做,把方啊眼子啊一会儿就做好了,然后到屋后山上去找叉叉,一整天都没找到。

师傅说:到处都是,你怎么会没找到啊?

徒弟答:我找了一整天,叉叉朝上的到处都是,但叉叉朝下的却一个都没得,不信师傅可以去看。

听他一说完,师傅当场就气晕了。

猜你喜欢

  • 从失误中得到的发明

    从失误中得到的发明作者:赵元波人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差错失误。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失误。然而事实上却是有些失误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在人的身边,既然失误难免,我们就要正确看待失误,说不定有些失

  • 一只兔子两样说法

    一位心理学家找来两个七岁的孩子进行一项心理测验。汤姆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家里有六个兄弟,安迪则是来自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心理学家拿出一幅图画,画里是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兔子妈妈则板着面孔,站在一旁。心理学家让孩子们把画里的意思说出来。汤姆说

  • 欢迎逃单拉面馆

    欢迎逃单拉面馆在日本有家拉面馆,它的员工手册上有一条特殊的规定:客人逃单,员工不准跑出店外追客人。有个新来的员工不理解,一次他当班时,发现有客人吃霸王餐,员工放下碗就想追出门,老板拦住了他。过后,老板耐心地给员工解释:不追逃单,一是因为追逃

  • 谁在说谎

    谁在说谎上海滩有个聪明人,叫大康,大家都说他精通各种旁门左道的本事。还好,大康为人仗义,倒也有不少朋友。这天,大康接到一个电话,是庄少爷打来的,在那头儿大倒苦水,说父亲罚他闭门思过半个月,他在家里快憋疯了,本来前一天,父亲去了北平,自己以为

  • 外国机智人物故事

    外国机智人物故事下面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聪明非凡、智慧超常,他们很多都是流传于民间的虚构人物,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在他们身上,凝聚了无数讲故事人的智慧和幽默。有一次,商人宰了只羊,正在他烤羊肉的时候,来了一个穷人,坐在一旁,就着羊肉香味吃他

  • 两难

    两难李也在清朝,由中央发往各地方的机密文件都会在文书右上角打个洞,穿个纸捻儿。这就算是机密了,那时候叫做“钉角文字”。显然这个保密措施是保不了什么密的。一次,一个老知县一边抽着烟一边看上头传下来的“钉角”,不小心竟把文书落在烟灯上烧掉了一个

  • 青纱帐

    太阳悬在头顶的上空,照得玉米地一片绿亮绿亮。没有一丝风。那个年轻的农夫立在大榆树下,边擦汗边眺望。附近的玉米苗稠密茁壮,都已齐膝高了,可他眼前的两块玉米地,稀稀拉拉,像脱发的一片秃头。玉米地,像凝滞住了一样,纹丝不动,看不见一个人影,人们都

  • 山外有高楼

    有个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女生,毕业那年自愿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那一年,她收到一笔捐款,怎么用这笔钱,在老师中间引起了争议,有人建议添置教具,有人建议修缮教室。可年轻的女教师却没有把钱用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上,她把她的学生“奢侈”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