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张恨水和周南迟到的幸福

张恨水和周南迟到的幸福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5:33  热度:8℃

张恨水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是母亲包办的婚姻。当初相亲的时候,媒人指的是徐家漂亮的二姑娘,可是迎娶进门的却是相貌平平的大姑娘,徐家暗地里用了掉包计,本来就对包办婚姻极为不满的张恨水,在这种情境下更为怨愤,一气之下溜出家门,来到北京。

在北京,张恨水开始卖字为生。公作稳定以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北京一所专门收养流浪女子的平民习艺所里,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尽管两个人也曾有过短暂的快乐时光,胡秋霞也是料理家事的好手,然而她没有读过多少书,张恨水向往的伴侣是一个可以在一起吟诗作画、花前月下的女子。

张恨水在情感的旅途上继续寻寻觅觅,始终想要寻得一位可以红袖添香的佳人。直到遇到第三任妻子周南,他才抵达了幸福的终点站。

认识周南的那一年,张恨水已经36岁。那时,他已经小有名气,标志着他创作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著作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的单行本正式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也为他赢取了更多的拥戴。周南正是他的崇拜者之一。

周南,原名周淑云,出生于北京,父亲去世,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贫苦的命运并没有给周南的生活留下太多的阴影,相反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美丽活泼的女孩,爱唱京戏,更爱读张恨水的小说,倾慕他满腹的才华。

也许是因为心与心相互吸引,于是,上天安排了两个人的相遇。

1931年lO月,北京新闻界和教育界在春明女子中学联合举办了一次赈灾游园会,组织者在这次游园会中安排了一场京剧演出,演出的剧目是传统名剧《玉堂春》中的《女起解》一折。一直热心于戏剧艺术的张恨水被邀请出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与他演对手戏的苏三的扮演者便是周南。

那时候,周南还是春明中学的女学生,每天捧着上海《新闻报》追看上面的《啼笑因缘》连载,这一次与偶像同台,无疑让她感到既意外又惊喜。她在台上拼尽全力演出,使出十八般武艺,生怕在张恨水面前露怯。那天,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周南出尽了风头,扮相妖娆婀娜,嗓音甜美圆润,赢得了满堂喝彩。

从这天起,这个16岁少女的身影便留在了张恨水的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

从春明女中回来后,张恨水一直坐立不安,闭上眼睛,眼前全是周南轻歌曼舞的身影,躺在床上,耳朵里回响的也是周南低回婉转的唱腔。

犹豫了几天,张恨水再也经受不住相思之情的折磨,鼓起勇气给周南写了一封信,夹在一本自己写的小说《春明外史》里,寄到春明女中。

他在信中写道:“送给周淑云小姐。下面还写一个,很想听到你的高见。如果是有什么看法,请你于周末到北海公园那个茶肆里面来,我们面谈。”

他为这次见面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对方的回音。

张恨水没有想到的是,另一端的周南自那次同台以后,同样也对他心生情愫,念念不忘。接到他的来信后,她差一点儿兴奋地喊出来,抱着信,一直在那里傻呵呵地笑。平静如水的心,被激起了千层浪花。

那个周末,周南早早地来到北海公园,等到张恨水赶到约定的地点时,她早已静候在那里。

秋天的北海公园气候宜人,美丽的自塔高高地耸立在绿色变淡了的丛林之上,蔚蓝色的天空澄澈而高远,秋风缓缓吹过,枝叶轻斜,飘落了一地落叶。张恨水和周南荡舟湖中,侃侃而谈,越聊越投机,两人之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这之后,张恨水和周南频繁约会,公园里,剧院中,长廊下都曾留下过二人的身影。随着了解的深入,张恨水越发觉得周南就是自己想要相伴一生的人,而周南也陷入了对张恨水的深深爱恋中,难以自拔。

又一次,两个人相约外出,怀揣情思的男女一反常态,相视而笑,缄默不语。在沉静了半晌之后,周南突然问张恨水:“我们能够永远在一起吗?”

这句突如其来的表白击中了张恨水的心思,令他欣喜不已。然而,考虑到自己的现实,他沉默了,面对眼前情真意切的女子,他将自己已有两房妻子的实情如实相告。

哪知周南并不以为意,她说,她愿意做他的外室。

也许,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名分真的也就不重要了。为了爱,什么都可以不在平。

1931年的冬天,相识仅两个月后,张恨水与周南在北京正式结婚。

那一年,他36岁,她16岁。她嫁给了他,在一个女人花开最美的年纪。

婚后,张恨水和周南一起研习唐诗、绘画、书法,两个同样热衷京剧的人,时不时地来上一段,张恨水伴奏,周南配唱,琴瑟和鸣,其乐融融。周南的到来,使张恨水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生活。婚后不久,周南诞下一子,取名张二水。

1935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张恨水安排家人迁居到安徽,躲避战乱,只身前往重庆,投身抗战小说的创作中。周南放心不下丈夫,带着儿子,不畏艰险奔赴重庆与张恨水团聚。一路上,她躲避了枪林弹雨,甚至连续两天水米来进,终于来到了爱人的身边。

在重庆,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度过了艰苦却温馨的八年生活。他们居住在“文协”的三间茅屋中,下雨时,屋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碗罐。周南学会了操持各种农活,亲自下地种菜、养猪。张恨水经常要写作到深夜,周南相伴在左右。

患难夫妻情更深,在这段艰难的抗战时光,两个人的感情比以往更加深厚、坚韧。

1946年,周南全家迁回北京定居,颠沛流离的生活刚刚结束,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这静谧时光,1948年底,张恨水突患中风,丧失了写作能力。一向视写作如生命的张恨水不堪受此打击,整日郁郁寡欢,周南陪伴在他的左右,悉心照料,疏导他的情绪。

1954年,在妻子的精心护理下,张恨水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再一次拿起笔,重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身体单薄的周南却积劳成疾,于1956年罹患乳腺癌。手术后,没有多久病情再度恶化,紧接着做了第二次手术。为了不让丈夫担心,不影响他的工作,她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每天以笑脸迎人,直到卧床不起。此时,张恨水才意识到她已经病入膏肓,遍请名医也无济于事。

1959年10月14日,周南离开人世。

张恨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他为妻子写下了近百首悼亡诗,常常一个人去妻子的墓碑前静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他将自己年轻时候和妻子的一张合影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照片上张恨水西服笔挺,血气方刚,周南身着中式长袍,斜偎在丈夫的肩头,静美安闲,即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也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将儿女们藏起来的照片重新找出来,挂在床头,日夜相对。

有生之日的每一天,他都是抱怀着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度过的。

这一刻,他终于可以停止对她的想念,在另一个世界与她再续前世未尽的缘。

始终相信这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她或他一定会穿越汹涌的人群,一一地走过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向你,始终不曾放弃寻觅爱情的希望,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爱,期待着幸福来临的那一刻,始终坚信这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安心。

只是,这通往爱情的旅途,走得好辛苦。

猜你喜欢

  • 给飞翔的翅膀减负

    她自幼痴迷戏曲。十三岁的时候,父亲托了人,送她到县剧团学戏。先是在团里干杂活,跑龙套,三年后才慢慢演上有名有姓的角色。虽然大多是一些小配角,可她心里却有一个绚丽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众人喝彩的主角,摘取省戏曲界的白莲花奖。那时,捧回白莲

  • 我真站在这里了

    是我高三那一年的那些忙碌日子,眼看要高考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感,但周围有那么一群人学习没有进去,玩乐又不怎么样,就能看到他们天天傻乎乎的快乐,好像高考与他们无关似的,吃好睡好就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有时候羡慕他们这样与世隔绝的心态,感觉

  • 长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丰盛

    知道潘玉良,是因为看了李嘉欣主演的《画魂》,那里面的李美人照例木木的,也照例美得石破天惊。后来看到潘玉良的自画像,不禁大吃了一惊,恕我直言:不仅不美,还有点儿丑。据熟识她的人说,潘玉良是个又矮又胖、长着一个狮子鼻并且嘴唇很厚的丑女人。谁都不

  • 最孤独的虚拟饭局

    7月24日晚上,22岁的福州女生阿伦在饭店打包了几个菜回家。然后,她搬来小板凳,打开摄像头,对准自己的脸和饭菜,开拍。这是阿伦“人生中的第一个视频”。她看起来有点紧张,除了对着镜头吃,她几乎什么都不用做。默默地吃了9分钟,她突然有些自嘲地说

  • 我的美好成长记

    原本我家是住在县城的小区里的,但为了我,搬到农村的老家。以前村上人都羡慕我们在县城有房子,我爸妈也是以这个为荣。就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爸妈把县城的房子卖了,搬到农村老家。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认为我家是做买卖赔了钱,才会回农村住。他们当然不知道这

  • 赚钱高招

    胡小毛是个古董家具贩子,虽名头不大,但眼光犀利,自入行以来,稳扎稳打,从未失过手。周末这天,胡小毛得到一个消息:老家银山村有个远房亲戚出事了,听说昨天清早大雾,那亲戚出门后,被一辆车给碾了,死状惨不忍睹。倒霉的是,等发现后,肇事车早已逃得杳

  • 钟博文研发之初的考量 坚守“专精”梦想

    从长胜创立初期,钟博文就坚持以“专精”的理念不断挑战热转移印花质量的极限,长胜印花技术以“高质牢度”与“完美图案再现性”倍受业界青睐。而钟博文的梦想并不止这么简单,他要研发出一种能带给产业用户更优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印花解决方案,和一种对消

  • 七匹狼创始人周少雄 创建自己的品牌文化

    七匹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男人不只一面,今天你秀哪面?”七匹狼的电视广告向“奋斗中的男士”传播着他的生活主张,提出了“男士族群新文化”。七匹狼创办以来,着眼于创立自主品牌,凝练自身价值观,创建自己的品牌文化。同时,也在摸索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