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梁节庵先生诗既毕追呈一首
清末近现代初 · 黄节
一言恨晚见公诗,垂没犹轻不世辞。
天下士惭施正字,草堂笺在说微之。
笑谭况接衰微后,辛苦追寻写付时。
岂待书成始相告,乱亡无日杀青迟。
天下士惭施正字,草堂笺在说微之。
笑谭况接衰微后,辛苦追寻写付时。
岂待书成始相告,乱亡无日杀青迟。
注释
一言:遗憾。恨晚:后悔相见太迟。
公诗:您的诗。
垂没:临近死亡。
犹轻:仍然看得很轻。
不世辞:不追求世俗的赞美。
天下士:天下读书人。
惭:感到羞愧。
施正字:施正字,可能是诗人的别名或赞誉。
草堂笺:草堂遗作。
微之:白居易的字。
笑谭:谈笑之间。
况接:更何况在。
衰微后:衰弱之后。
追寻:寻找并记录。
写付时:写下来的时候。
岂待:哪里等到。
书成:书稿完成。
相告:告知他人。
乱亡:乱世灭亡。
无日:没有日子。
杀青:古时指书籍定稿,此处指刻写成书。
翻译
遗憾未能早些见到您的诗篇,即使临终也轻视世间赞誉。普天下的读书人因您施正字的才华而感到羞愧,您的草堂遗作提及了白居易的事迹。
欢笑交谈中更显您的才情,尤其是在我衰弱之时,您辛苦创作只为传世。
您的作品无需等待完成就已告知世人,因为乱世将至,恐怕来不及刻写成书了。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对已故好友梁节庵先生的诗集校订完成后所作的一首追忆和敬仰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梁先生诗才的深深遗憾,因为未能早些见到其作品,而梁先生即使在生命将尽之时,依然创作出超越时代的诗歌。诗人感慨万分,认为梁先生的诗才使天下读书人都感到羞愧,特别提及了梁先生的草堂诗笺,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对诗人白居易(微之)的敬仰。
诗中提到,黄节在梁先生衰微之后还能与他笑谈诗文,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他辛勤地整理梁先生的作品,希望能将其流传于世。诗人强调,这些诗作并非等到全部完成才告知世人,而是意识到乱世将至,恐怕书稿难以长久保存,因此感叹出版刻印(杀青)的时间过于迟缓。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故人的怀念,又有对文学遗产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逝去诗人才华的崇高敬意和对时代变迁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