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虚觉天二禅僧
明 · 庄昶
觉公仪度人谁识,升也玄微我似知。
石上相逢松寺晚,天涯留别草亭诗。
青山作伴谁当主,白首同心想未迟。
我有冠巾俱在此,鲁齐何恨不同时。
石上相逢松寺晚,天涯留别草亭诗。
青山作伴谁当主,白首同心想未迟。
我有冠巾俱在此,鲁齐何恨不同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两位禅僧相遇、分别的情景,充满了哲理与禅意。首联“觉公仪度人谁识,升也玄微我似知”中,“觉公”与“升也”是两位禅僧的名字,诗人通过这两位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深佛法的领悟与追求。“我似知”则透露出诗人虽非佛门中人,却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颔联“石上相逢松寺晚,天涯留别草亭诗”描绘了两位僧人在傍晚时分于松寺附近的石头上相遇,随后在草亭前告别的情景。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偶然相遇与离别。诗人通过“晚”和“留别”,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颈联“青山作伴谁当主,白首同心想未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青山”象征永恒与自然,提出“谁当主”的疑问,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白首同想”,强调了友情或精神追求的持久性,即使年华老去,心灵的共鸣也不会消逝。
尾联“我有冠巾俱在此,鲁齐何恨不同时”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宽慰。他提到自己虽身在世间,但内心仍保持着对佛法的追求,如同冠巾未散。最后,诗人以“鲁齐何恨不同时”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豁达态度,即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灵相通,便无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与禅僧相遇、分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自然、友情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