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法才师
宋 · 杨万里
才公南华别,不见八年许。
瓣香宗混融,只眼半唐举。
聊将笋蕨觜,戏作冠剑语。
天还在壶中,云却归何处。
瓣香宗混融,只眼半唐举。
聊将笋蕨觜,戏作冠剑语。
天还在壶中,云却归何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才公:才华出众的先生。南华:指南华经,这里可能代指先生的居所或学派。
别:离开。
许:大约。
瓣香:比喻信仰或思想的细微之处。
宗混融:信仰或学说的融合。
只眼:独到的眼光。
半唐举:形容见解独特,有唐代名士的风范。
笋蕨:竹笋和蕨类植物,象征山野生活或朴素。
觜:同‘嘴’,这里指谈论。
冠剑语:比喻高雅或严肃的话题。
翻译
才华横溢的先生离开南华,已有八年未见。他的信仰如花瓣般交融,独具慧眼,见解独到,如同半个唐代的名士。
随意地以山野之物为题,谈论起高雅的冠剑之事。
尽管天地广阔,但似乎一切都在壶中,而云彩又该飘向何方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法才师别离的场景,以及对彼此间情谊的寄托。首句"才公南华别,不见八年许"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久别重逢的喜悦,其中“南华”可能指的是朋友所居之地,而“八年许”则暗示了两人的久别。
接着,“瓣香宗混融,只眼半唐举”一句中,“瓣香”指的是茶中的精华,“宗混融”形容茶香的浓郁与和谐,“只眼半唐举”则是说诗人只用一目(即半闭眼睛)便能品出茶中的高低好坏,显示了对朋友法才师在茶道上的造诣。
第三句“聊将笋蕨觜,戏作冠剑语”表明诗人与友人的情谊非同小可,他们之间的交流如同品尝美味的笋(竹笋)和蕨(一种野生蔬菜),而他们的话语则如同冠冕与宝剑一般珍贵。
最后两句“天还在壶中,云却归何处”则是一种比喻,用以形容友情深厚,如同壶中的酒水永不干涸,而云的流动变化又象征着朋友间的情感虽有起伏,但终究会回到最初的纯净和美好。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彼此之间交流与记忆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