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霖答石巢先生
明末清初 · 邝露
倦羽值秋霖,霖秋伤客心。
他山翳灵木,远草不借阴。
时鞠萎佳色,幽兰败霃阴。
鹳鸣增妇叹,鸟舞兴僮吟。
遵鸿不下食,孤影相追寻。
羡彼鹪鹩鸟,一枝能处心。
他山翳灵木,远草不借阴。
时鞠萎佳色,幽兰败霃阴。
鹳鸣增妇叹,鸟舞兴僮吟。
遵鸿不下食,孤影相追寻。
羡彼鹪鹩鸟,一枝能处心。
鉴赏
此诗《愁霖答石巢先生》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以秋雨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自由的向往。
首句“倦羽值秋霖”,以倦鸟比喻自己,正值秋雨之时,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的疲惫与无奈。接着“霖秋伤客心”一句,直接点明了秋雨给诗人带来的哀伤情绪,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
“他山翳灵木,远草不借阴”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画面,远处的山峦被云雾遮蔽,灵木难以生长,远处的草地也不得阳光的照耀,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无助。
“时鞠萎佳色,幽兰败霃阴”中,“佳色”与“败霃阴”形成鲜明对比,佳色逐渐萎靡,幽兰在阴霾中凋零,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环境的恶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郁之情。
“鹳鸣增妇叹,鸟舞兴僮吟”通过鹳鸟的哀鸣和鸟儿的舞蹈,分别映射出妇人和童子的叹息与吟唱,展现了周围环境的凄凉与生命的脆弱,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遵鸿不下食,孤影相追寻”中的“遵鸿”可能指的是大雁,它们在风雨中艰难飞行,不愿停下觅食,孤独的身影相互追随,既表现了动物间的互助,也暗喻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同伴支持的心理状态。
最后,“羡彼鹪鹩鸟,一枝能处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宁生活的向往,鹪鹩鸟栖息在一枝之上,看似简单却能安心,寄托了诗人对摆脱束缚、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恶劣环境时的愁绪与对自由的渴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