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行
宋末元初 · 龚璛
吴侬畏雨如畏虎,不道梅霖是时雨。
江湖占水多作田,雨来水涨无坚土。
年年相戒筑岸围,州县施行督田主。
纷纷何益耕者劳,鼕鼕还听踏车鼓。
乡风种麦属农家,拾穗泥中镰不举。
公私上下望西成,儿女插秧深没股。
饥荒却忆四年前,百货如今尚高估。
惟有斗米八十钱,虽贱伤农未为苦。
此事犹应费将护,因民所利物无迕。
诸贤炼石天可补,肯使穷阎怨寒暑。
江湖占水多作田,雨来水涨无坚土。
年年相戒筑岸围,州县施行督田主。
纷纷何益耕者劳,鼕鼕还听踏车鼓。
乡风种麦属农家,拾穗泥中镰不举。
公私上下望西成,儿女插秧深没股。
饥荒却忆四年前,百货如今尚高估。
惟有斗米八十钱,虽贱伤农未为苦。
此事犹应费将护,因民所利物无迕。
诸贤炼石天可补,肯使穷阎怨寒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农民在梅雨季节遭受的艰辛。诗人以“吴侬畏雨如畏虎”开篇,形象地写出当地人对雨水的恐惧,因为频繁的降雨导致江河泛滥,农田被淹,原本用来耕种的土地变得无法稳固。农民们每年都要修筑堤岸围田,州县官员也督促田主加强防护,然而这些努力在频繁的雨水中显得微不足道,农民们依然辛勤劳作,踏车声不断。
诗人接着写到,麦子种植主要由农户负责,但连绵的雨使得收割困难,甚至镰刀都沾满泥泞。全社会都在期盼丰收,孩子们也深陷泥水插秧。然而,回顾四年前的饥荒,物价飞涨,即使斗米仅售八十钱看似便宜,但对于农民来说,低价也意味着收入减少,生活困苦。
诗人感叹,尽管如此,政府和民众仍需共同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能违背人民利益。他寄希望于贤能之人能够像补天那样解决民生问题,不让贫苦百姓因寒暑之苦而抱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江南农民在恶劣天气下生活的艰难,以及社会各方对于农业生产的关注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