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峡中吟赏析

峡中吟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苍烟晴色此溪朝,两岸寒声石气骄。
猿领群儿偷腊果,鹤栖孤影候春潮。
可无佳句酬灵地,况有梅花在隔桥。
谁谓岭南兵火后,此中有叶未全凋。

鉴赏

这首《峡中吟》由清代诗人毛一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在自然山水间的深刻交流与思考。

首句“好友形骸外”,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关系超越了物质的表象,深入到了精神层面。接着,“剧谈肺腑中”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交谈的深度与真诚,仿佛心灵深处的秘密也得以分享。

“江山同逆旅,天地一樊龙”两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置于广阔的自然与宇宙之中,暗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共通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旅程的共同体验。这里,“江山”与“天地”象征着广阔的世界,“逆旅”则比喻人生的旅途,“樊龙”可能寓指束缚或限制,整体传达出一种虽有束缚但依然追求自由与理解的精神状态。

“有我皆为累,因人不算穷”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与他人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负担,而与他人相处时,却能感受到丰富与满足,这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最后,“君平卜四近,细问定行踪”两句,以古代占卜者君平为例,表达了诗人希望深入了解朋友的内心世界和未来走向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未来命运的探索与思考。

整体而言,《峡中吟》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好友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还蕴含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理解与命运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