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州李别驾之任
唐 · 郎士元
南去秋江远,孤舟兴自多。
能将流水引,更入洞庭波。
夏口帆初上,浔阳雁正过。
知音在霄汉,佐郡岂蹉跎。
能将流水引,更入洞庭波。
夏口帆初上,浔阳雁正过。
知音在霄汉,佐郡岂蹉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去:向南。秋江:秋天的江面。
孤舟:独自一人的小船。
兴自多:兴致浓厚。
引:引导。
更:更加。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
夏口:古代地名,今湖北武汉附近。
帆:船帆。
浔阳: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
雁正过:大雁正飞过。
知音:知己。
霄汉:天空。
佐郡:辅佐郡守。
蹉跎:虚度光阴。
翻译
向南方的秋江驶去,孤舟上的兴致自然浓厚。能够引领流水同行,更激起洞庭湖的层层波涛。
夏口的船帆刚刚升起,浔阳的大雁正飞过天际。
知心的朋友在那高远的天空,辅佐郡守怎能虚度光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与远行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南去秋江远,孤舟兴自多。”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个秋日离别的场景。"南去"表明行者将向南方远去,而"秋江"则给人以萧瑟、空旷之感。"孤舟"形象生动,凸显出行者的孤独与小心翼翼,同时通过"兴自多"传达了一种不舍和惆怅的情绪。
“能将流水引,更入洞庭波。”这里的"能将流水引"可能是比喻之词,暗示诗人希望能够引导或陪伴友人一同前行。而"更入洞庭波"则具体指向了目的地,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深远与广阔的感觉。
“夏口帆初上,浔阳雁正过。”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帆船起航、鸿雁飞过的画面。"夏口"可能特指某一地点,而"帆初上"则展现了出发时刻的紧迫感和动态美。"浔阳雁正过"则是对行进中的景象描写,"雁"在这里也许寓意着离别后的孤独与高远。
“知音在霄汉,佐郡岂蹉跎。”最后两句中"知音在霄汉"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理解自己心声的朋友的深切怀念。"霄汉"往往用以形容遥远或高洁之处,这里则可能暗示友人的品格和地位。而"佐郡岂蹉跎"一句,通过"佐郡"这一行政职务的提及,强调了李别驾在任上的重要性,同时"岂蹉跎"表达了一种不忍离去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行程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送别时的心境。